"青年新聞人重走長征路" 走進三明"中央紅軍村"
2016-09-08 12:09:43? ?來源:廈門網 責任編輯:陳項 我來說兩句 |
講述 村民爭當運輸隊員 砍光整座山的毛竹 御簾村里82歲高齡的張應文老人說,1934年1月,東方軍進入御簾村,,入駐之時不擾民,還主動幫村民劈柴打水,,贏得村民的擁戴,“當時我母親懷著我,,紅軍戰(zhàn)士住在我家里,為我母親分擔了許多家務,,還常常將食堂的飯菜拿來接濟家里,,保證母親的營養(yǎng)?!?/p> “當時除了兩位首長,,其他紅軍戰(zhàn)士都住在村民家里,村子里每家每戶都住了五六個到十多個不等,。床不夠用了,,就把門板拆了,給戰(zhàn)士當床板,。 村中山頭上的毛竹,,望過去郁郁蔥蔥。老人說,,這是后來種的,,當年“整座山的毛竹都被砍光了”。 張應文說,當年御簾村的人口規(guī)模和如今相仿,,但數百名村民中,,就有近300人參加了前線運輸隊,他的父親也在其中,。他說,,運輸隊幫紅軍將子彈、糧食抬上前線,,再將傷員由前線抬到村中的野戰(zhàn)醫(yī)院,,“當時就是為了做運輸用的扁擔、擔架,,村民砍光了整座山的毛竹,。” “因為紅軍是老百姓的隊伍,,為村民做了那么多,,我們當然要有所回報?!闭勂鸶赣H當年為何參加運輸隊,,張應文這樣復述父親當年的話語——說話間,老人有幾分激動,,似乎回想起了幼年時,,父親給自己講述這段往事的時光。 雖然將御簾村作為指揮部不過短短一個多月,,但村中留下的紅軍故事卻讓村民們念念不忘,,如數家珍。張應文對所有的青年新聞人們說:“我會把從父母那里聽來的紅軍故事,,再一代代講下去,,講給子孫后輩們聽,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能體會到長征精神,?!?/p> 【鏈接】 藏身山洞的野戰(zhàn)醫(yī)院 初到玉虛洞,只覺這里山林幽靜,,古洞森森,,與“革命”“戰(zhàn)爭”等詞匯怎么也聯系不到一起。然而,,在1934年1月至2月,,東方軍曾在這里設立野戰(zhàn)醫(yī)院。 天然溶洞,,地形隱蔽,,利于防空,,易守難攻且靠近水源,周邊又有平坦空地,,是一個理想的野戰(zhàn)醫(yī)院設立點,。在當時,該醫(yī)院最多可收治百余名紅軍戰(zhàn)士,,且不僅面向戰(zhàn)士,,還免費為當地居民治療傷病,還組織當地進行衛(wèi)生防疫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