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曾“三進三出”三明市泰寧縣,。8月28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福建省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小組來到泰寧縣,,先后走進東方軍司令部和泰寧縣紅軍街等地,,參觀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烈,。 泰寧縣是中央21個蘇區(qū)縣之一,,是閩西北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軍第三,、四,、五次反“圍剿”的主戰(zhàn)場之一,也是紅軍東方軍的戰(zhàn)略指揮中心,。周恩來,、朱德、彭德懷,、楊尚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運籌帷幄,,指揮紅軍作戰(zhàn)。泰寧縣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qū),,境內存有紅軍街,、東方軍司令部、大洋嶂阻擊戰(zhàn)舊址等諸多革命歷史遺跡。 泰寧縣紅軍街 紅軍街墻壁上留下的紅軍文告 紅軍井 泰寧縣城的紅軍街是一條明清風格的古街巷,,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來率領的紅一方面軍指揮部從江西東移,,經建寧抵達泰寧,,便在泰寧縣城嶺上街陳家大院里指揮戰(zhàn)斗,陳家大院成為紅軍總部,。至今古城老街兩旁仍完好的保留著當年紅軍用繁體字書寫的大幅標語,、巨幅文告等。當地人為紀念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該街道命名為“紅軍街”,,還立有“紅軍井”,并在紅軍街口,,創(chuàng)作了以紅軍在泰寧戰(zhàn)斗和生活為主題的青銅群雕《泰寧賦》,。 如今的紅軍街街巷邊仍有住戶居住,偶爾有人推輛老式自行車經過石板路時,,會發(fā)出叮叮當當的聲響,,漸行漸遠。鈴聲激蕩在斑駁的厚墻壁上,,仿佛訴說一段滄桑的歷史,。革命時期,三千泰寧兒女從古城的這條小街巷里踏上革命征程,。當地民間還流傳著一首歌謠:“油菜開花七寸心,,剪掉辮子當紅軍。保護紅軍萬萬歲,,犧牲性命也甘心,。” 2004年,,紅軍街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qū)”之一,。據介紹,下一步泰寧縣擬在紅軍街建設泰寧蘇區(qū)革命紀念園項目,,更好地保護開發(fā)利用當地紅色資源。(記者 余靜 文/圖)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