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庚號召廣大南洋華僑抗日救亡支援祖國
?
在陳嘉庚的領導號召下,廣大南洋華僑抗日救亡支援祖國
?一,、抗日前夕,,領導華僑捐款捐物支援祖國
?抗日戰(zhàn)爭前,馬來亞是英屬殖民地,包括新加坡在內,共分十二個區(qū),有華僑二百三十萬人。他們大部分來自東南沿海各省,尤其是廣東和福建,。 早在1923年,陳嘉庚就在新加坡創(chuàng)辦《南洋商報》,,大力提倡國貨,,抵制日貨,在華僑社會中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1928年“濟南慘案”的爆發(fā),, 馬來亞華僑和東南亞各地華僑開展愛國救災的宣傳工作。馬來亞華人推舉德高望重的陳嘉庚出來主持正義,,當時陳嘉庚任怡和軒俱樂部總理,。頤和軒創(chuàng)辦于1895年10月10日,是馬來亞華人社會中最早成立和最有地位的民間團體,,會員都是社會知名人士,、愛國華僑。陳嘉庚在中華總商會召開的全僑大會上,,談了救濟山東兵災各種事宜,,并以怡和軒俱樂部名義向馬來亞華僑各界發(fā)出重要傳單,文中有云:“山東慘禍,,警耗頻聞,,凡我華胄,莫不心摧,。同人等中原北望,,空殷匹夫救國之心,恤鄰救災,,敢忘拯饑扶溺之責,,不揣綿薄,泣告同僑,,共擴胞與之懷,,冀為涓滴之助?!绷攘葦?shù)語,,而愛國憂民之心,同仇敵愾之念,,躍然紙上,。在陳嘉庚領導下的“山東慘禍籌賑會”9個月,,從馬來亞及其余僑區(qū)內共募集了1,174,,000多元的巨款,,匯交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用于賑濟災民,。另一方面,,他號召華僑,抵制日貨,,日本在新加坡“與華人之貿易已完全斷絕”,。這是南洋華僑在祖國全面抗戰(zhàn)前夕第一次有組織、有領導的抗日活動,,第一次表達了華僑抗敵決心,。
?
?二、 抗戰(zhàn)爆發(fā),,領導華僑抗日救亡,,慷慨捐獻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陳嘉庚作為海外著名華僑領袖,,領導著僑界一起抗日,。新加坡各華人社團聯(lián)合起來,成立了“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陳嘉庚被推舉為會長,,立即開展籌賑救災行動。 1938年10月在新加坡召開了南僑籌賑代表大會,,參加的有英屬馬來亞,、荷屬東印度、菲律賓,、暹羅,、砂撈越、安南,、緬甸、北婆羅洲,、香港等地區(qū)代表160多人,。大會通過決議,選舉產(chǎn)生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成立21人的常務委員會,,陳嘉庚當選為總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委員會辦事機構設于新加坡,。陳嘉庚作為華僑領袖地位也從此確立,。
?在南洋籌賑總會的領導下,,馬來亞華僑萬眾一心,迅速掀起如火如荼的全民抗日救亡運動,。自南僑總會成立后,,各地籌賑工作有更大發(fā)展。1938年原定全南洋每月認籌國幣400余萬元,,但到1939年年底,,全年匯款額達7000萬元,平均每月600多萬元,,較原定額多出五成,。1940年,此數(shù)仍保持不墜,。1942年1月,,匯出三筆巨款合國幣900余萬元。此外,,華僑認購的公債400余萬元,,屬于義捐性質。
?
在陳嘉庚的領導號召下,廣大南洋華僑抗日救亡支援祖國
?南僑總會除了募捐工作外,,還發(fā)動和主持其他救亡工作,,如抵制日貨、籌辦制藥廠,、捐募寒衣,、捐購卡車及飛機、征集機工回國服務,、組織華僑慰問團等,,對于支援中國抗戰(zhàn)起了巨大作用。
?籌款運動牽動了千千萬萬華僑的心,,連平日很少參與華僑愛國運動已成為“英籍民”的“海峽華人”,,在馬來亞華僑社會如火如荼的支援祖國抗戰(zhàn)的熱潮中也不甘落后,組織起來,,開展義賣獻金運動,。
?獻金抗日運動的成果究竟有多大?據(jù)郁達夫主編的《星洲十年》(星洲日報創(chuàng)刊十周年紀念)引用的資料顯示,,從抗日戰(zhàn)爭開始到1938年終一年半中,,全馬來亞華僑共購買抗戰(zhàn)公債12,864,,105元,,獻金義捐19,901,721元,,合計共32,,765,826元,,當時全馬華僑總人口2,,105,895人,,平均每人15元,,按當時物價及實際消費水平,足夠一個人三個月的伙食消費支出,,足見當年籌款運動深入人心,,華僑的愛國熱情是多么感人了。
?三,、征募機工,,返國效勞
?1939年,中國沿海港口全部被日寇占領或者封鎖,,外國貨進口的主要通道在西南,,滇緬公路成為抗戰(zhàn)前線獲得戰(zhàn)略物資保障的唯一國際通道。當時滇緬公路剛剛通車,,駕駛員和修理技工奇缺,,亟須大批汽車司機和修理人員。陳嘉庚響應國民政府要求,,以南僑總會的名義,,號召華僑學生、工人回國參加汽車兵與工程兵,,到滇緬公路投身抗日,。據(jù)籌賑總會統(tǒng)計,1939年2月18日到9月14日,,全馬先后有15批共約4000多名熱血青年,。他們放棄原有的豐裕收入和安定生活,攜帶自備器械,,歷經(jīng)輾轉回國效勞,。
??這4000多位華僑汽車司機和技工,駕駛著陳舊的運輸車,,挺起疲倦的身體,,不分晝夜馳騁在中國西南海拔4000米的滇緬公路上。他們的車隊通過1600公里的國際運輸線,,運送軍事物資,平均每日在300噸以上。他們中許多人為抗擊侵略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在高山與深澗之間,。南僑機工保障了抗戰(zhàn)“輸血管”的暢通。從車輛的數(shù)量看,,南僑機工開的車只占西南運輸處車輛總數(shù)的1/3,,但他們所起的作用卻非常突出。滇緬公路全線運載量原來每月約1千噸,,南僑機工加入后運載量大為增加,。據(jù)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的統(tǒng)計,平均每月為1萬噸,。他們在1941年全年運回中國的物資達132,193噸,,平均每月超過11000噸。從1939年9月至1942年5月滇緬公路被切斷時止,,南僑機工通過滇緬公路運入中國的軍用物資達45萬噸,。包括機槍、炮彈,、汽車,、汽油、藥品,、無線電器材,、鐵路器材、汽車器材等作戰(zhàn)物資,。在馬來亞方面,,南僑機工的踴躍報名回國參加抗戰(zhàn),陳嘉庚號召華僑支持祖國抗日,,其他沒能參加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的華僑,,在抗戰(zhàn)救亡的大潮中,在南僑機工回國服務的影響下,,仍舊在馬來亞以其他各種方式支持抗戰(zhàn),。他們踴躍捐款、捐物,、舉辦各式抗日宣傳活動,,這再次展現(xiàn)了中華兒女的赤子熱情。

圖為響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總會的號召,南洋機工抗日救亡支援祖國

圖為響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總會的號召,,回國參加抗戰(zhàn)的司機服務團抵達廣州,。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1941年12月31日,,華僑抗敵動員總會全體委員會開會,推舉陳嘉庚為“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主席。在侵略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新加坡華僑青年大義凜然,,響應號召,踴躍報名參軍,,兩天時間報名參軍的達三千多人,,和單隨的武器配備,就組成了1300多人參與的“星華義勇軍”,,開上新加坡北部海岸同日軍作戰(zhàn),。1942年1月,馬來亞怡寶,、吉隆坡,、馬六甲等地已經(jīng)相繼失陷,新加坡危急,。在新加坡攻防戰(zhàn)開始時,,英軍總司令部才發(fā)給華僑抗日義勇軍舊式步槍1000支,令前往前線,。陳嘉庚認為“此等烏合之眾,,絕對無絲毫效勞,而英兵至少尚有五七萬人,,何需派此絕未訓練之華人往前線,?不但此1000人將就死地,敵人入境必因此多殺許多華僑,。英政府此舉最為狡猾殘忍,,實可痛心?!标惣胃谧詈笪<睍r刻,,幾經(jīng)友人勸阻才乘船到印尼避難。新加坡十萬守軍毫無斗志,,同日軍一經(jīng)接觸,,立即潰敗,日軍從1942年2月8日登陸新加坡,,前后7天,,十萬英國守軍就宣布投降。星華義勇軍的雖然頑強奮戰(zhàn)傷亡過半,,仍被英軍繳械解散,。星華義勇軍的戰(zhàn)斗,粉碎了敵人企圖消滅人民武裝的計劃,,嚴重打擊了敵人對馬來亞人民的法西斯統(tǒng)治,,牽制了敵人一部分兵力,,使它不能調到其他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因而對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起到了促進作用,。而陳嘉庚在避難的艱難時刻,,依舊臨危不懼,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還親自撰寫了《南僑回憶錄》等幾部書,,供后人參考,。
??由此,陳嘉庚先生與馬來亞華人的抗日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曾領導馬來亞華人奮勇抗日,,與馬來亞華人一起為祖國獨立、為馬來亞華人的安居樂業(yè),、為保衛(wèi)馬來亞而奮戰(zhàn),。這充分體現(xiàn)了陳嘉庚同其他馬來亞華人一樣作為中華民族兒女,熱愛自由,、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