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抑制轉向指導支持 樓市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可期
2015-03-09 11:08:59? ?來源:中國消費網·中國消費者報 &n 責任編輯:林誠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為今年房地產的發(fā)展確定了方向,,“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孫蔚)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為今年房地產的發(fā)展確定了方向,,“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穩(wěn)定住房消費”,,而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房地產的則是“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分析表示,,從“分類調控、抑制投機投資需求”到“分類指導,、因地施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需求”,,政策方向的變化對于2015年樓市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首先,,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由“分類調控”轉向“分類指導,、因地施策”,這意味著政府不再抑制房地產市場發(fā)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地方政府采取更大程度的救市措施,,防止部分地方房地產市場過冷,對經濟形成進一步負面沖擊,。另外,,從“調控”轉變?yōu)椤爸笇А保瑥倪@一用詞上的改變,,可判斷政府未來將會更多地采取市場為主,、行政為輔的方式刺激樓市發(fā)展,,行政手段控制房地產市場的措施有望逐步淡出樓市,。 其次,由“抑制投資需求”向“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需求”的轉變,,從“抑制”變?yōu)椤爸С帧?,是根據現階段市場實情做出的選擇。在房地產開發(fā)景氣指數,、銷售額等數據接連下滑的背景下,,依然抑制購房需求,勢必將影響交易量,,給處于下行狀態(tài)下的宏觀經濟形勢帶來更大壓力,。而轉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需求,有望帶動成交量,,增強市場活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任啟鑫表示,,在去年首套房認定標準重新界定后,,預計今年二套及以上的改善型購房需求,在政策執(zhí)行上或將出現松動,,有可能享受貸款優(yōu)惠,,同時“營業(yè)稅調整”、“個稅調整”等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需求的政策也將有出臺可能,,為房地產市場帶來重大利好,。預計2015年樓市供需雙方將出現明顯改善,一二線城市成交量在高于去年的基礎上,,房價也將出現上漲趨勢,。 對于保障房項目,,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將加大城鎮(zhèn)棚戶區(qū)和城鄉(xiāng)危房的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qū)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范圍,。計劃改造農村危房366萬戶,統(tǒng)籌推進農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把一些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對居住特別困難的低保家庭,,給予住房救助,。 任啟鑫分析表示,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棚戶區(qū)改造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中的重點,,國家將加大城鎮(zhèn)棚戶區(qū)改造和城鄉(xiāng)危房改造的力度,有利于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難,,在調節(jié)市場需求的同時,,對房企未來城市布局和市場選擇具有一定指引意義,而部分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的措施,,將盤活部分存量住房,,加快市場流通,讓更多低收入人員受益,。 與去年“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不同的是,,今年的工作報告增加了對農村危房的改造力度,預計今年對農村危房改造的數量較去年增加100萬戶,。任啟鑫表示,,改造農村危房在改善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改善人居環(huán)境的同時,,也有利于政府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 |
相關閱讀:
- [ 02-06]假貨僅作退貨處理 網購消費維權難
- [ 02-02]莆田一女子新買高壓鍋爆炸致傷 消費維權獲賠
- [ 01-11]實名制車票丟失仍需補票?國內首例消費維權公益訴訟啟動
- [ 01-10]浙江消保委提起國內消費維權公益訴訟“第一案”
- [ 12-26]中消協(xié)公布消費者保護運動30年消費維權貢獻人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