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河北邯鄲,一座以3000年悠久歷史聞名于世的古城,如今又有了一張新的靚麗“名片”——“無擇?!背鞘小G皫啄?,邯鄲市全面實行了免費義務教育,但同時“擇校熱”仍很盛行,,許多家長千方百計地將孩子送到“名?!本妥x,引起人們對教育不公的強烈關注,。面對這一難題,,邯鄲通過聯盟校、兼并校,、設分校等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走出了一條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之路,,擇校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邯鄲的探索,為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上好學提供了有益啟示,。
2009年11月,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河北省邯鄲市召開,。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點。促進教育公平,,讓孩子們同頂一片藍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萬戶的幸福工程,。
目前,我國各級各類高等學校在學總規(guī)模達3105萬人,,居世界首位,。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36%,,接近中等發(fā)達國家平均水平,。
◇ 實現“有學上” 公平問題仍突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家興盛,,教育為先。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巨大成就,。全國城鄉(xiāng)實現免費義務教育,適齡兒童“不花錢,、有學上”,,2010年高中毛入學率達80%;職業(yè)教育快速發(fā)展,,已占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總規(guī)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入學機會進一步增加,2010年毛入學率達26.5%,,進入大眾化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逐步建立,2010年資助學生1.8億人,,資助經費510億元,。教育的發(fā)展極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質,,為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
深度解讀
入學率
入學率,,是指全國適齡學生入學的比例,計算公式為:某一級入學率=某一級教育在校生數/全國相應學齡人口總數×100%,,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可分為毛入學率和凈入學率,,前者是指公式中計算分子在校生數時,,不考慮學生的年齡大小,后者則要考慮在校生的年齡大小,,只計算與分母相同年齡段的學生人數,。
同時也應看到,當前教育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別是教育公平問題還很突出,。不論是很多家長頭疼的“擇校”,,還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同城”苦惱,;不論是學前適齡兒童“入園難”,還是不同地區(qū)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公平……這些都與教育公平息息相關,,反映出城鄉(xiāng),、地區(qū)和校際之間教育發(fā)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體之間接受優(yōu)質教育機會的不均等,。那么,,教育不公原因何在呢?
發(fā)展不平衡的影響,。由于自然,、歷史等原因,我國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比較突出,。目前,發(fā)展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責任主要在地方,。各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差距,,直接決定了教育水平的差距。
政策傳真
加大教育投入
確保2012年實現達到4%的目標
1.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保證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預算內基建投資用于教育的比重,。
2.從2010年12月1日起,,統一內外資企業(yè)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教育費附加統一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實際繳納稅額的3%征收,。
3.全面開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統一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實際繳納稅額的2%征收,。
4.從2011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讓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開發(fā)等支出后余額10%的比例,,計提教育資金。
5.合理安排使用財政教育經費,,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突出重點、優(yōu)化結構,、加強管理,,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教育投入不足的制約,。盡管近年來教育投入大幅增長,但是與教育發(fā)展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偏低,,尚未達到4%的目標。這制約了教育條件的改善和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擴展,。
資源配置不合理的限制,。目前,城市和發(fā)達地區(qū)集中了大多數優(yōu)質教育資源,,而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qū)則相對稀缺,。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學校占有的資源也存在巨大差距,。雖然國家已取消了重點學校制度,,但很多地方名校的“名牌效應”依然存在,加劇著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
2010年7月13日,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29日,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描繪了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宏偉藍圖,。
制度改革滯后的掣肘,。目前,我國教育發(fā)展中,,一些不利于教育公平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沒有完全消除,,一些促進教育公平的機制還未建立。例如,,城鄉(xiāng)中小學教師編制和工資待遇缺少同一標準,;教師合理流動制度、省級政府統籌管理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的機制還不完善,;城鄉(xiāng)分治的戶籍制度,,造成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
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群眾更加重視教育,把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家庭“投資”,,都希望孩子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這造成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需矛盾凸顯,使教育公平問題更加突出,。
權威聲音
促進教育公平是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戰(zhàn)略重點之一
袁貴仁(教育部部長):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是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兩大戰(zhàn)略重點,。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個公民接受教育的權利,教育部負有重要的指導,、設計、推進的責任,。要堅持以加快發(fā)展促公平,、資源配置促公平、完善資助促公平,、規(guī)范管理促公平,有效解決擇校問題,、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切實實現教育的起點公平。
2010年7月,廣大群眾熱盼已久,、寄予厚望的“新教改”方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頒布實施,。綱要繪制藍圖,,公平躍然紙上,。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被列為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促進教育公平的一系列舉措,,讓人們看到了實現教育公平的美好前景,。
◇ 著力促均衡 有效緩解“擇校熱”
每逢開學前,,都見“擇校熱”,。在我國許多城市,中小學擇校都非常普遍,。為了孩子能進名校,,家長托關系,、找門路,,不惜舉家遷移,,不惜付高額“贊助費”;孩子們也疲于參加補習班,,學“奧數”,練英語,,考證書……“擇校熱”高溫不退,已成為教育公平問題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突出表現,。
義務教育作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是最應體現教育公平的領域,。破解擇校難題,,根本在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督逃?guī)劃綱要》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區(qū)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標,。2010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意見》,,2011年又與大部分省區(qū)市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備忘錄,。各地正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教育公平與“錢學森之問”
“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一些專家提出,,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在于教育,只有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最公平的教育,,才是出人才的教育。雖然學生的天賦,、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當前圍繞著升學指揮棒,,很多學校提供的還是“千人一面”的教育,,這妨礙了素質教育的落實,也是對學生的一種不公平,,妨礙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硬件建設標準化。學校硬件的標準化,,是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基礎,。2010年,,國家啟動了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全年投入83億元用于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的學校改造,。應進一步加快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校舍、設備,、圖書,、體育場地等硬件。天津,、河北等地提出,,2012年每一所學校都將達到確定的基本標準。
師資雙向流動,。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擇校”實質上是“擇師”,。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關鍵在于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應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流動機制,,實行區(qū)域內中小學教師編制和工資待遇同一標準,;城鎮(zhèn)中小學教師評聘高級職務(職稱),必須有在農村或薄弱學校的任教經歷,;配足配齊農村、薄弱學校合格教師,,加大培訓力度,,組織教師到優(yōu)質學校學習進修,提高教學水平,。
規(guī)范升學入學,。國家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但有些學校為了爭奪優(yōu)秀生源和自身利益,在招生過程中不按章辦事,,給擇校制造了空間,。應按照適齡兒童、少年數量和學校分布情況,,科學劃定學校服務范圍,,合理分配招生名額,通過規(guī)范升學入學,,不給擇校留機會,。禁止公辦學校開設“實驗班”、“占坑班”,杜絕以任何名義收取擇校費,,切斷錄取擇校生與獲得利益的聯系,。
焦作市推行“五個統一”
實現優(yōu)質資源共享
河南省焦作市推進城區(qū)優(yōu)質學校與郊區(qū)薄弱學校實體捆綁發(fā)展,按照一校兩區(qū),、統一管理模式進行重組,,實行統一學校牌子、統一領導班子,、統一教師隊伍,、統一教學模式、統一考核獎懲的“五個統一”管理體系,,在兩校區(qū)之間均衡配置經費,、設施、師資,、學生,,并給第二校區(qū)教師優(yōu)先優(yōu)惠政策,以提高整體辦學水平,。
優(yōu)質資源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始終是相對稀缺的,應通過共享擴大其輻射面,,發(fā)揮最大效能,。浙江的集團化辦學,廣東的“千校扶千?!?,為實現優(yōu)質資源共享作出了積極探索。應合理確定現有優(yōu)質學校輻射范圍,,探索通過實行學區(qū)化管理,、結對幫扶等多種模式,發(fā)揮優(yōu)質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借助網絡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應用水平,促進優(yōu)質資源遠程共享,。
遠程教育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新手段
“一面‘大鍋’朝天揚,,五洲四海到機箱,數理化生樣樣有,,連著知識大海洋,。”農村現代遠程教育不僅給教育帶來一場新的革命,,而且也為促進教育資源共享,、維護教育公平帶來新的契機,,提供新的手段。
破解家長“心結”,。選擇一所好學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解不開的“心結”,。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也應看到,教育是終身的投資,,起步早晚并非決定一個人發(fā)展的唯一因素,。過于強調起跑線上的競爭,反而會加重孩子負擔,,使孩子“傷”在起跑線上,。家長應理性選擇,樹立“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觀念,,不盲目跟風,,不相互攀比。
◇ 強化“兩為主” 公平惠及“民工娃”
“我是‘民工娃’,,在上海讀書很快樂,!”2010年,上海40多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全部享受本地免費義務教育,。在這里,“同一片藍天,,同一張課桌”的夢想,,照進了他們的現實。
上海為“民工娃”讀書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上海市采取擴大公辦學校招收比例和政府埋單(補貼辦學成本),,委托民辦學校免費招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等舉措,保障“民工娃”和“城里娃”一樣在窗明桌凈的教室里上學求知,。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1100多萬。讓他們享有與當地學生同樣的學習機會,,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課題,。為此,2001年國家提出了“兩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和以公辦中小學為主,,并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有效緩解了隨遷子女就學難問題,。
但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公辦校入學“門檻高”,,部分民辦校教學質量低,在當地接受“初中后教育”難等問題,。而且今后5年,,我國城鎮(zhèn)化率將提高4個百分點,意味著有5000萬人“進城”,,將帶來約800萬適齡隨遷子女,,這一問題將更加突出。必須切實貫徹“兩為主”政策,,更好地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政府為主導。城市的建設和發(fā)展,,凝聚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勞動和汗水,,讓他們的子女安心上學,是當地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納入區(qū)域教育管理體系,指導和督促公辦中小學做好接收就學和教育教學工作,。對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給予充分經費保障,,按實際在校生人數及時足額向學校核撥教育經費。
公辦唱主角,。公辦校是免費提供義務教育的主渠道,,也應該成為隨遷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主力軍。應擴大公辦教育資源,,合理調整和完善學校布局,,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提高公辦校的接收能力,。降低入學門檻,簡化入學手續(xù),,禁止收取借讀費,。
民辦補缺口。公辦校容量有限,,短期內無法完全吸納隨遷子女入學,,必須發(fā)揮民辦校拾遺補缺的作用。應建立健全以接收隨遷子女為主的民辦校的審批,、管理和扶持制度,,將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納入本地規(guī)劃,幫助改善辦學條件,。制定具體辦法鼓勵公辦校對民辦校結對幫扶,,組織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輪流支教,,鼓勵社會各界向其捐資助學。
合肥市提出隨遷子女入學“五個百分百”
2010年,,安徽省合肥市提出百分百有學上,、百分百上公辦學校、百分百享受免費義務教育,、百分百同等標準錄取省市示范高中,、百分百以同等待遇錄取高中階段就學。
紹興市將民辦民工子女學校整編為公辦民營學校
浙江省紹興市將私人營利性民工子女學校轉為公辦民營的非營利性學校,,由財政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核撥經費,。
壁壘須打破。隨遷子女無法享受“同城待遇”,,根本在于“身份”壁壘的限制,。必須穩(wěn)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吸納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轉為城鎮(zhèn)居民,,使其子女能夠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目前,針對隨遷子女無法在當地參加高中升學考試的問題,,應積極探索解決“初中后教育”難題,。如北京、上海等地,,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大門已經敞開,,2010年兩地中職招收了1.6萬名隨遷子女。
◇ 加快補短板 大力破解“入園難”
帳篷,、行軍床,、躺椅板凳……為給孩子爭取一個入園名額,白發(fā)蒼蒼的爺爺奶奶,、年輕的“80后”父母,,備足“裝備”,在幼兒園門前排起長龍,、日夜堅守,。這種“壯觀”場景,在很多城市不斷上演,。“入園難,,難過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比缃?,入園難已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
專家點評
學前教育影響人的一生
馮曉霞(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6歲前是人腦發(fā)育最快的時期,,是口語發(fā)展、數概念掌握的關鍵期,,是行為,、性格的奠基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時期,??茖W的學前教育,能使兒童更適應今后的學習,、生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睂W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yè),。然而到2010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僅為56.6%。今后幾年,,受人口流動,、階段性生育高峰等影響,學前教育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為此,,國家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目標。2010年1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構建覆蓋城鄉(xiāng),、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體系,。目前,各地正在編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努力緩解入園難,。
陜西省把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提出到2015年全省實現學前一年免費教育,。
“公”,、“民”并舉,擴大資源,。入園難,,難在學前教育資源總體不足,,入園機會不夠。因此,,必須堅持公辦,、民辦并舉,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fā)展公辦園,,鼓勵優(yōu)質公辦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支持街道,、農村集體開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園,賦予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等方面與公辦園同等地位,,引導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城鎮(zhèn)小區(qū)應按規(guī)定配建幼兒園,,新建小區(qū)要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學前教育前景
“十二五”時期,,學前一年毛入園率提高到85%。到2020年,,學前教育一,、二、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到95%,、80%,、70%。
充實隊伍,,強化師資,。幼兒是嬌嫩的花朵,幼師是護花的園丁,。目前全國在園幼兒近3000萬,,幼兒教師只有130萬,有較大缺口,。今后10年,,我國學前三年適齡兒童人口將增至約5000萬。必須擴大充實幼兒教師隊伍,,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yǎng)培訓體系,,辦好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和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建立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培訓體系。今后3年,,教育部將對1萬名園長和骨干幼兒教師實行國家級培訓,5年內各地將對園長和幼兒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yè)培訓,。依法落實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切實維護幼兒教師權益。
加大投入,,保障經費,。目前,學前教育經費占全國教育經費總量比重一直在1.2%至1.3%之間徘徊,,遠低于3.8%的世界平均水平,。必須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要向學前教育傾斜,,今后3年要有明顯提高,,為破解入園難鑄牢“資金鏈”。中央財政已設立專項經費,,2011年將投入30億元,,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qū)和民族地區(qū)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
此外,,還必須強化幼兒園準入,、安全、收費和保教質量等方面管理,,合理制定公辦園收費標準,,加強民辦園收費管理,堅決查處亂收費,。
各地加大投入建設幼兒園
海南省計劃今后5年投入6.2億元,,改建100所、新建104所公辦園,,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至少擁有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解決4成以上適齡兒童學前教育問題。
江蘇省大力發(fā)展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到2012年全省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至少要辦好1所達到省級優(yōu)質幼兒園標準的公辦中心幼兒園,從2011年起新設幼兒園須按省級優(yōu)質園標準建設,。
◇ 資助更完善 寒門學子享溫暖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包括“獎、助、減,、免,、貸”等多種形式。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都免除了學雜費,農村和近一半城市免除了書本費,,并為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中等職業(yè)教育階段,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每年安排約180億元,,資助學生近1200萬人,,并免除了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涉農專業(yè)學生,、城市低保家庭學生學費,。普通高中階段,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資助面約占總數的20%。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制度,2010年獎助學金共獎勵資助學生499萬人次,。
政策年年給力,,力度節(jié)節(jié)升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是使困難學生得到實惠最多的制度安排,。必須進一步完善這一體系,把各項資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確保每一個學生享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
實現應助盡助。目前資助體系已覆蓋從小學到大學的各階段教育,。應進一步擴大范圍,,既向“下”延伸,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又向“上”延伸,,完善研究生資助政策,,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深度解讀
獎、助,、減,、免、貸
獎,,是指國家在高校設立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
助,是指在高校設有國家助學金和勤工助學,,在中職有國家助學金、頂崗實習和半工半讀,;
減,,是指對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無法繳納學費的學生實行減免學費政策,;
免,,是指在高校對師范生免費教育,中心小學實行“兩免一補”,;
貸,,是指在高校設有國家助學貸款和綠色通道制度。
標準動態(tài)調整,。近年來,,國家多次提高標準,并對高校助學金資助標準動態(tài)調整進行了探索,。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高校國家助學金標準從年生均2000元提高到3000元;中西部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其生活費補助標準每人每天提高1元,。今后,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動態(tài)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財力狀況逐步提高標準,。
百姓心聲
◎在我爺爺的時代,沒有書本,,沒有筆,;在我爸爸的時代,只有小黑板,;在我們的時代,,只要走進計算機教室,就走出了高山峻嶺……
◎收入不公影響一時,,教育不公影響一世,。
◎擇?,F象古已有之,從“孟母三遷”擇鄰而居至今天擇校而居,,其本意一致,,都是為了孩子。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老師,就是一個好班級,。
動員社會力量,。長期以來,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得起學,、不輟學,,社會力量功不可沒。如“希望工程”,,截至2009年募集資金超過56億元,,援建希望小學1.59萬多所,資助失學孩子340多萬名,。要繼續(xù)弘揚崇文重教,、扶弱濟貧的風氣,完善各項引導激勵政策,,鼓勵社會各界關心教育,、幫助困難家庭學生。
專家點評
資助渠道還需要拓展
儲朝暉(中央教科所研究員):目前,,資助體系還無法完全滿足貧困生增長的需求,。除了政府繼續(xù)適當加大資助力度外,對貧困生的資助渠道還需要拓展,。比如,,可以搭建用人企業(yè)與學生之間的橋梁,雙方簽訂意向性就業(yè)協議,,使貧困生有機會接受企業(yè)資助,。
實現教育公平,是全國億萬家庭的共同心愿,,是黨和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可以預見,,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步伐加快,,教育公平的陽光將普照每一枝祖國的花朵,溫暖每一個學子的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