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連振海參加“走轉改”活動心得體會
2012-05-09 16:29:43??來源:福建記協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第十二屆福建省十佳新聞工作者?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連振海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等五部門召開視頻會議,,對新聞戰(zhàn)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部署,。這是新聞界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去年“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是堅持“三貼近”、保證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新聞隊伍建設、樹立和維護新聞工作者良好社會形象的基礎性工程,。從“走轉改”活動部署至今,,一晃8個月過去了。這8個月中,,按照領導的統一部署,,我和攝制組一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拍攝采訪了許多真實,、感人的故事,,也得到了很多啟發(fā),頗有感觸。以下是自己在“走轉改”期間的心得體會: 一,、 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 作為一線節(jié)目人員,,我們實際上每天都在電視臺最基層的地方工作學習。從1998年進入電視臺開始,,我始終在節(jié)目一線,。1998年九江抗洪搶險現場拍攝、2003年“小湯山”非典報道,、三峽移民,、中國帆船首航西沙、2006年連戰(zhàn)回漳州祖籍地祭祖報道,、2008年汶川地震現場拍攝,、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富春山居圖”山水合璧等等,,這些重大的活動都留下了我的足跡,。長期埋頭于一線,理論性的學習就容易疏忽,。如何理論聯系實際,,一直是我新聞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這次針對新聞單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部署,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可謂是深入人心。在中央精神的指示下,,我認真學習了“走轉改”活動的有關精神,,覺得這項活動切中了當下新聞媒體浮躁、虛假的弊病,。2003年5月20日凌晨,,一名記者偷聽110信息,憑借現場嘈雜的聲音主觀臆斷現場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聚眾械斗,,在未去現場采訪和未聽到一聲槍響的情況下,,寫下了“百人群毆,警察鳴槍”的報道,?!稏|方家庭報》刊出之后,30余家網站給予迅速的轉載,,一時之間鬧得滿城風雨,,人心不穩(wěn),。其實要戳穿這一虛假新聞事件并不難,這么多的媒體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缺乏的是下基層,、聽事實、了解真相,。如果媒體能夠認真學習領會“走轉改”的精神,,相信在具體的新聞報道中,就不會出現類似的虛假現象,。類似的教訓告訴我們,,不管是在新聞節(jié)目還是社教類節(jié)目,都不能閉門造車,,下基層,,到第一現場,認真調查事實真相有多么的重要,。 |
相關閱讀:
- [ 05-04]劉云山:社科理論界也要“走轉改”
- [ 05-04]構建新聞界“走轉改”長效機制
- [ 05-04]劉云山:社科理論界也要“走轉改”
- [ 05-04]社科理論界也要“走轉改”
- [ 04-23]袁榮祥部長同我們一起“走轉改”
- [ 04-13]發(fā)揚“走轉改”精神深化“走轉改”活動研討會發(fā)言摘要
- [ 04-10]泉州晚報社持續(xù)推進“走轉改”活動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