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感動》:普通老百姓的頌歌
zs-bk.com?2011-12-27 16:28?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福建電視臺《福建新聞聯(lián)播》開設了一個名為《身邊的感動》的子欄目,該節(jié)目從報道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出發(fā),,反映社會中感動人們的點點滴滴,。 一、報道對象的身份各異,。從10月1日至10月31日,,《身邊的感動》共播出了12篇人物通訊。這些人物報道譜就了一曲曲普通老百姓的頌歌,。這些人物各自的身份不同,,有為鄉(xiāng)村送去歡樂的電影放映員,有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火車??啃≌镜闹蛋鄦T,,有守好福建“第一窗口”的福州高速公路交警,以及江邊擺渡人,、農村消防員,、醫(yī)生、學生,,等等,,他們平時總是默默地奉獻,其事跡往往鮮為人知,,人們對他們的關注也不多,,大眾媒體對他們也不甚了解。這類人物在《身邊的感動》中陸續(xù)亮相,,這說明《福建新聞聯(lián)播》的采編人員把鏡頭對準了普通老百姓,,這一點很值得肯定。 二,、平凡人的不平凡亮點,。從表面上看,這些人物做的是平凡事,,可在他們身上卻有著各自的閃光點,。如醫(yī)生李云華,他視麻風患者如親人,,連續(xù)18年為他們治病,,這需要高尚的情操,、治病救人的思想、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否則,,是難以做到“堅守”的。又如退休人員胡信煌,,他把自家的陽臺變成了電器“維修室”,,常年為左鄰右舍修理電器,不但不收費,,有時還要自己貼錢買零件,,其無私奉獻的精神確實令人感動。再如為城市處理垃圾的工人,、背殘疾小伙伴上學的小學生,、撿廢品扶助孤兒的大學生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都是不尋常的,。 三,、近距離的采訪鍛煉了隊伍。上述受訪者都來自基層,,要反映他們的事跡,,記者就要深入基層,從思想感情上拉近與他們的距離,。從報道中可以看出,,采訪的過程也是對記者考驗的過程。譬如,,要反映鄉(xiāng)村電影放映員,,就得在夜間前往鄉(xiāng)村放映點去采訪;要反映“大山深處的寂寞小站”,,就得到偏僻的小站了解情況,;要報道李云華醫(yī)生的事跡,就得深入麻風村搜集素材,。對麻風病人,,人們在心理上大多有恐懼感。然而,,我們的記者跟隨李醫(yī)生進入了麻風村,,近距離地接觸麻風病人,交了一份讓觀眾滿意的答卷,。這說明,,深入基層接受磨煉,,對新聞工作者綜合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 當然,,上述人物報道還存在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大山深處的寂寞小站》結尾,,記者問:“家里小孩、愛人不會埋怨嗎,?” 小站值班員答:“沒辦法,。埋怨多多少少都會有,怎么沒有呢,?干我們鐵路的,,都是沒辦法的,都是離家很遠,?!边@兩個“沒辦法”,多少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緒,。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3]“走轉改”活動部分蹲點記者來自一線的“微報告”
- [ 12-12]我省新聞界加強隊伍建設 將"走轉改"活動引向深入
- [ 12-07]緊貼“走轉改” 深入“接地氣”
- [ 11-21]“走轉改”攝影展在東南網線上展出
- [ 11-16]關于全省新聞戰(zhàn)線“走轉改”活動攝影展獲獎作品的公示
- [ 11-16]"走轉改"系列報道:集中查驗的“惠企”效應
- [ 11-14]福建省新聞戰(zhàn)線“走轉改”活動攝影展
- [ 11-11]山西媒體扎實開展“走轉改”活動 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