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潭澳前鎮(zhèn)玉樓村依山面海,全村共325戶,1151人,,村民大多以養(yǎng)殖和近海捕撈謀生,,千百年來,日子過得平靜而舒適,。
去年底,,澳前客滾碼頭正式動工建設,打破了這個小漁村的寧靜,。挖泥船,、運輸車、挖掘機等大型機械不斷開進這座小漁村,,施工隊伍也越來越多,,這里也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兩岸海上直航通道開通后,,從這里搭乘“海峽號”客滾輪直航臺灣本島只需2至3個小時,,對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把平潭建設成為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在客滾碼頭建設過程中,,記者常到碼頭采訪跟進工程進度?!白呋鶎?、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開展以來,,我又多次來到玉樓村蹲點,,走工地,、訪民居,零距離體驗當?shù)馗刹咳罕?、建設者的生活和工作,。與村黨支部書記趙英聊天,他的一席話讓我印象頗深:“別看村民生活很平靜,,其實他們很辛苦,,作出了很大的犧牲。澳前客滾碼頭建設飽含了施工隊伍,、黨員干部的辛勤汗水,,但更離不開村民們的默默支持?!?/p>
走訪玉樓村村民家,,我真切感受到碼頭建設對他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地沒了,海域養(yǎng)殖也沒了,,祖墳也被遷了……不僅如此,,房子被山上爆破震裂了,天天忍受機器轟鳴的噪音,,要到更遠的地方去挑水喝……作為駐平潭的記者,,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普通村民的擔當,。
玉樓村老年協(xié)會4名會員主動請纓,,輪流到建設工地義務值班,成了建設現(xiàn)場一道亮麗風景線,。我跟蹤采訪了老年協(xié)會副會長丁世玉值班的一天,。清晨4點,丁世玉起床后來到碼頭旅檢大樓澆樹,,一趟下來要3個多小時,,晚上7點還要再澆一趟。雖然很累,,但他甘之如飴,。丁世玉家是石頭屋,碼頭建設開山炸石,,損壞了他的房子,,但他沒有怨言,向村民們解釋指揮部會負責修復他們的房屋,,還帶村民到他家里去看他同樣被損壞的房子,;在警務崗亭里值班,丁世玉認真負責,除了吃飯,、上廁所,,他都呆在崗亭里……
采訪完,丁世玉老人的背影,,不停地在我的腦子里翻騰,,無法入眠。這次采訪也引發(fā)我的深思:在平潭開放開發(fā)建設大力度,、快節(jié)奏推進項目建設,,打造“平潭速度”背后,是當?shù)馗刹咳罕姼视诜瞰I的“平潭精神”的支撐,,更離不開當?shù)仄胀ù迕竦睦斫庵С?。而我們,也應該記住這些勇于擔當?shù)钠椒踩恕?/p>
福建日報駐平潭記者 王鳳山 林熙/制圖
- 2011-10-09(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票決
- 2011-10-09(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寧德古田:山區(qū)義診
- 2011-10-09(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一個鄉(xiāng)鎮(zhèn)書記的七天假期
- 2011-10-08記者走基層:國慶長假堅守一線崗位的建設者
- 2011-10-08(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平潭:路好走了,,心情順暢了
- 2011-10-03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 “省尾鄉(xiāng)”巧奏牧鵝曲
- 2011-10-02記者走基層:環(huán)保志愿者的國慶假期第一天(圖)
- 2011-09-29走基層·窗口行:讓獻血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