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紅色起點”煥發(fā)青春活力
“我不僅僅對毛澤東感興趣,,我對這里的一切都感興趣,?!保对碌囊惶欤瑥拿绹~約來中國上海出差的彼得,,一下飛機就徑直來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他端詳著一大會址展館中每件文物的英文標識,并對著逼真的一大場景蠟像按下快門,。
6月5日,,游客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
掩映在梧桐綠蔭和鮮紅黨旗下的中共一大會址,,如今不僅是“紅色旅游”的標志性景點,,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這里也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一扇窗”,。
走進紀念館展廳,國家一級文物——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譯本,,莊嚴地安放在展廳正中央的密封柜內,。一大會址館藏李大釗個人肖像照原件和他的英文打字機等文物,環(huán)繞于《共產黨宣言》四周,,逐一陳列,。
1952年9月,中共一大會址辟為革命紀念地對外開放,。1984年,,鄧小平同志為一大會址題寫了紀念館館名。如今,,步入會議原址的廳堂,,桌、椅,、玻璃花瓶,、白底彩繪茶具及電燈等均以原貌陳列,精細到當年使用過的煙缸,、火柴盒架及電燈開關,,也不例外。
“溫故知新”。一大會址副館長張小紅介紹說,,這里已成為全國各地黨員干部在上海接受培訓的“第一課堂”,。
2008年,中共一大會址接待中外參觀者達35萬人次,,平均每天迎來約1000人,。小小的18平方米,人流絡繹不絕,。倪興祥認為,,這是黨的魅力使然,也是文物保護的價值所在,。
在嘉興,,圍繞“紅船”的南湖景區(qū),平均每年的參觀者逾100萬人次,。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紀念館在原有舊館基礎上,新建2萬平方米新館,,建筑面積增加10倍,。30多位工作人員正在為新館布展忙碌。南湖上的“紅船”也將迎來一次細致的檢修,。
南湖革命紀念館副館長李允說,,盡管這不是88年前的原船,但卻是上世紀50年代根據廣泛調研和董必武等人的回憶,,完全按傳統(tǒng)工藝復制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fā),“紅船”每年一小修,,兩年一大修,,精制的桐油須刷遍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