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婁山位于貴州省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呈現(xiàn)向南東凸出的弧形,。大婁山西起畢節(jié),東北延伸至四川,,在貴州境內(nèi)的一段長約300公里,,寬約15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相對高度常達(dá)500米,,是烏江水系和赤水河的分水嶺,也是貴州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界山,。
大婁山系由三支并列的山脈組成:西支位于桐梓與習(xí)水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南起四川古藺,,經(jīng)貴州而北入四川綦江,,海拔1300—1500米,在貴州境內(nèi)的最高峰1661米,,是習(xí)水河與桐梓河的分水嶺,。中支由仁懷經(jīng)桐梓、松坎而向北延伸至四川,,是綦江與芙蓉江的分水嶺,,海拔1400—1600米,常有1900米以上的高峰,,在貴州境內(nèi)的最高峰是箐壩大山,,高2028米,山勢南陡北緩而成不對稱山嶺,,從箐河谷仰望婁山,,懸崖絕壁,十分險峻,。東支位于桐梓,、遵義之間,,由金沙向東北延伸至四川,是芙蓉江與洪渡河的分水嶺,,有一系列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山峰,,該支脈在貴州境內(nèi)的最高峰仙人峰,高1795米,。婁山關(guān)正處于大婁山主脈的脊梁上,,是一個沿裂隙溶蝕而成的隘口,海拔1226米,,關(guān)口周圍懸崖絕壁,,山峰均高達(dá)1400—1600米,東西兩側(cè)為大小尖山鎖峙,,南北是高差為400米的峽谷,。
大婁山臨近四川盆地邊緣的北坡較陡,位于高原上的南坡較緩,,山嶺切割強(qiáng),,相對起伏常達(dá)500—700米,但山脈的構(gòu)造脈絡(luò)清晰,,常有山間盆地分布,。由于大婁山受長期侵蝕和多次間歇性構(gòu)造抬升,還形成了800—1000米,、1100—1250米和1400—1500米三級夷平面,,大婁山期和山盆期兩級是最顯著的剝夷面。又因碳酸鹽巖廣布,,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洼地、溶斗,、暗河,、溶洞普遍,以溶丘洼地,、溶丘谷地,、高原丘陵地貌景觀最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