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張耀征說,,“長征講述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們援建的這片土地上。這里的山山水水,,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那段最艱苦,,也是最偉大的歷程。沒有堅定的信仰和巨大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援建者,,我要對得起先輩們?yōu)⒃谶@里的鮮血,。”
這種信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北川之前,,張縣國沒想過入黨。來北川不到半年,,這名濰坊三建集團的工人就想入黨了,。
“以前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入不入黨沒啥概念,?!睆埧h國坦言,是抗震救災改變了自己,,“大地震時,,我在家里從電視上看到,在最危險的地方,、最緊急的時候,,沖在第一線的都是黨員。來到北川后也是這樣,,這么艱苦的環(huán)境,,沖在最前面的也是黨員。這些人哪個沒有妻兒老小,,可再苦再難,,他們都扛著。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吸引了,?!?/p>
今年元旦前,,張縣國終于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他說:“我都48歲了,,入黨啥也不圖,,就是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p>
援建不僅僅是艱苦,,有時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提起北川新縣城的建設,,人們永遠會記住一個名字:崔學選,。他是山東濰坊市原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也是北川新縣城建設組第一任組長,。
2008年5月,到北川不久,,崔學選身體就出了問題,,先是腹瀉,漸漸地不斷發(fā)燒,,體力不支,,頭暈目眩,走路時腳像踩棉花,,要吃下平常劑量兩倍的藥,,但他一直咬牙堅持。北川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使他的病情不斷惡化,。吃不上熱飯,、喝不上開水、洗不上熱水澡,,崔學選又黑又瘦,,嘴上生瘡,腳上起泡,,腿肚子腫得一按一個坑,。同事勸他回山東看病,崔學選左推右拖,,就是不肯走——北川兩萬多群眾還等他建新房子呢,!
2008年9月6日晚,崔學選倒下了,。人們用擔架把他抬上飛機,。醫(yī)院診斷:結腸癌晚期。妻子宋偉從濰坊趕來,,此刻她已經(jīng)認不出自己的丈夫了——黑瘦憔悴,,走時75公斤的體重,,只剩下了50公斤不到。主治醫(yī)生嘆息地對宋偉說:“太可惜了,,晚來了一個月……”
彌留之際,,崔學選仍喃喃地對守在身邊的84歲的老母親說:“媽媽,等我病好了,,我陪你去看一看新北川?!?/p>
2009年7月,,這位共產(chǎn)黨員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人民利益奮斗終生的誓言。
距離震中只有27公里的寶興縣磽磧鄉(xiāng),,是75年前紅軍翻越夾金山大雪山的起點,。紅軍長征紀念碑聳立在這里。在汶川大地震中,,磽磧鄉(xiāng)也遭受重創(chuàng),,近四成的房屋毀損。
在四川省輕災地區(qū)對口支援重災區(qū)的部署中,,鄧小平同志的家鄉(xiāng)廣安市援建磽磧鄉(xiāng),。市委書記王建軍親自帶領援建隊伍趕到磽磧,像當年紅軍一樣,,踏遍每一個村莊,,挨家挨戶地走訪藏族同胞,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急需,。在廣安的援建下,,今年元旦前,農房,、學校,、醫(yī)院、道路等30個項目全部完工,。
回憶援建的日子,,王建軍很動情:“援建磽磧有特殊的意義。當年國民黨追剿紅軍,,追到這里就不追了,,在他們看來,這里是藏族聚居區(qū),,前面又是海拔四五千米的夾金山大雪山,,紅軍逃不出這個死亡之地。但是,,紅軍幫助藏族老鄉(xiāng)挑水,、打柴,、修房子,很快被藏族同胞視為朋友和親人,。在藏族同胞的幫助下,,紅軍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成功翻越大雪山,,走出了死亡之地,。今天,我們搞改革搞開放,,不能丟了傳統(tǒng),。我們仍然要像當年一樣,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魚不離開水,,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p>
在災后重建這所“特殊黨?!崩铮覀兛吹?,時代在變,,但共產(chǎn)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信仰沒有變。為了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今天的共產(chǎn)黨人依然像75年前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樣,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長征的路上,,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從勝利走向勝利。(參與采寫記者楊三軍,、侯大偉,、江毅、葉建平,、陳?。?/p>
- 2010-02-01審計發(fā)現(xiàn)汶川地震災后重建項目存在15個問題
- 2010-02-01汶川地震災區(qū)200萬戶農房重建任務基本完成
- 2010-02-01人民網(wǎng):災后重建,,奇跡由誰創(chuàng)造,?
- 2010-02-01周永康赴四川地震災區(qū)看望慰問干部群眾
- 2010-02-01四川今年將完成9成以上災后恢復重建投資和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