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國士兵的“知識元素”
“每個人脖子上都頂著個腦袋,,高不高明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有知識、動腦子,,不然,,練就再強壯的身體,也只能是一個傻兵?!?——摘自何祥美筆記
“這本說明書是一名戰(zhàn)士翻譯的嗎,?真了不起!”一位專家由衷地贊揚何祥美。
某新型裝備列裝之初,,說明書全是英文,,眼看飛行訓練要受影響,,何祥美對照英漢電子詞典,,硬是將裝備說明書翻譯成了中文。
他入伍時學歷不高,,英語底子也很薄,。“十年磨一劍”,,如今在戰(zhàn)友們眼里,,他已是一位用頭腦練兵的知識型、智慧型士兵,。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畢業(yè)生魯樹新,,是何祥美的戰(zhàn)友。
一次,,魯樹新,、何祥美和戰(zhàn)友們進行某新型裝備雙機編隊飛行訓練。按常規(guī),,飛行遇到空氣渦流時,,可采用小機速通過。那天,,在400米高的空域出現(xiàn)了渦流,。
熟悉新型裝備性能的何祥美,覺得單機小機速通過渦流雖安全,,但機身難控制,,有時會偏向。雙機編隊小機速通過渦流,,由于新型裝備飛行相互間距小,,碰撞墜毀的風險很大。他叮囑魯樹新,,試著加大油門,,結果雙機編隊大機速順利通過。
談及此事,,魯樹新很是感慨:“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個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士兵,只要用心學習、善于鉆研,,一樣可以成長為知識型戰(zhàn)士,。”
許多網民認為何祥美是“現(xiàn)實版”的許三多,。他的戰(zhàn)友們不認同:祥美骨子里有許三多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但比許三多更有頭腦和智慧,。
入伍10年來,,何祥美始終有種強烈的知識恐慌感。當兵第二年,,他報名參加全軍自學考試,,3年通過15門課程考試,拿到了大專文憑,。他自費訂閱《計算機愛好者》等刊物,,抓住點滴時間學,掌握了視頻編輯,、圖像處理等應用技術,,成了連隊“電腦通”、“網絡通”,。他還是個“裝備迷”,,對連隊7大類數(shù)百件裝備的性能、參數(shù),,做到了“一口清”,。
今年有10余萬大學生士兵進入軍營,有人疑問:在大學生的挑戰(zhàn)面前,,何祥美還能不能繼續(xù)領頭,?對此,部隊政委陳志洪這樣說:“何祥美是‘知識+體能+技能’的高素質士兵,,在某些領域,,他早已是‘碩士’‘博士’水平了?!?/p>
此言不差,。何祥美先后獲得了《狙擊手資格證書》、《某新型裝備飛行證書》,、《軍事跳傘證書》和《軍事潛水證書》等一批打仗專業(yè)的“高學歷證書”,。
有人說狙擊手是子彈“喂”出來的。何祥美不以為然,,說:“不長腦子,,打再多子彈也白搭。”
每次訓練后,,他都要寫射擊心得,,記錄彈著點變化,先后整理了12本9萬余字的射擊筆記,,繪制射擊圖表60余張,,記錄各種數(shù)據(jù)850多組,摸索總結出“導,、激,、調、磨”狙擊教學法等10多種訓練方法,。他還和戰(zhàn)友合作編寫了我軍首部《狙擊手培訓教材》,。
眼界開闊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知識元素積蓄創(chuàng)新潛力,。一次,進口大片《雙狙人》的一個情節(jié)引起何祥美的深思,。影片中,,一名狙擊手因沒有穿偽裝服,在對決中斃命,。
“戰(zhàn)場上,,狙擊手只有一次扣動扳機的機會。保存好自己,,才能消滅敵人,。”他收集了多個國家軍隊狙擊服資料,,結合部隊任務區(qū)域地理狀況,,發(fā)明了一種具有隱蔽偽裝、防可見光偵測和透氣散熱等多種功能的狙擊手偽裝服,。
去年底,,他在反恐演練中,發(fā)現(xiàn)狙擊步槍在一些特定的扁平空間,,瞄準鏡無法正常使用,,他想到將槍面偏轉90度射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槍面偏轉后,,彈道隨之發(fā)生變化。100米,、150米,、200米……何祥美在不同距離,反復進行實彈試驗,摸索并掌握了彈道變化規(guī)律,,總結出了“槍面偏轉射擊法”,。
如今,戰(zhàn)友們運用這一成果,,在扁平空間對200米內目標進行射擊,,都能準確命中。
- 2010-01-26光明日報:新時代精兵何祥美
- 2010-01-26解放軍“槍王”何祥美:當兵就當能打仗的兵
- 2010-01-26愛軍精武篇:“鐵齒銅牙”何祥美
- 2010-01-26三棲精兵何祥美:“當兵就當能打贏的兵,!”
- 2010-01-26“三棲士兵”的生命突擊--記南京軍區(qū)某部上士班長何祥美
- 2010-01-25中國狙擊手何祥美:"三棲士兵"的生命突擊
- 2010-01-25當代順溜何祥美 百步穿楊彈無虛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