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變化,,是我看到已經是大熱天,,分到土地的農民,興修水利的熱情很高,,就寫了一篇《水利模范葉保燦和他的快板》,快板說:“天下農民一條心,不分你村和我村,來了共產黨農民把田分,修好水利把田灌,,農民生活要改善?!痹凇陡=ㄈ請蟆飞习l(fā)表后受到好評,。通聯(lián)組來信表揚我說,現(xiàn)在你已經是骨干通訊員了,。我問當時閩侯的縣委宣傳部長牛力達:“積極通訊員和骨干通訊員有什么不同,?”他說:“那不一樣,‘積極’只說明你的態(tài)度積極,,‘骨干’說明你已成為依靠的對象了,。”
第三個變化,,從骨干通訊員到特約通訊員,。牛力達說:“你這樣勤學苦練,不用一年就可以當特約通訊員了,?!蔽易炖镎f:“不行,不行,!”其實心里很想當特約通訊員,,因為我喜歡牛力達的那張白底紅字“特約通訊員證”。這一年秋天,,我突然收到《福建日報》發(fā)給我的“特約通訊員證”,,里面還有一封信,大意是說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察,,你已具備了當本報特約通訊員的資格,,特發(fā)給你“特約通訊員證”,。
不久,,我患了胃病,到省立醫(yī)院做組織療法,,住在福建日報社,。一天,通聯(lián)組鄧輝政帶我去見社長何若人,。何若人滿面帶笑地說:“你就是吉景峰同志,?”我點點頭回答是。他接著又說:“我們黨報特別需要像你這樣工農出生的知識分子干部,,先在基層鍛煉一段時間,,然后來報社工作,。”當時我還以為聽錯了,,回頭問鄧輝政,,她說,是這樣的,。
何若人的話,,我牢牢記在心里,沒有對任何人說,。我覺得這不過是對我的鼓勵和希望,,我離工農出身的知識分子還很遠,要盡快縮短這個距離,,于是我就拼命學習文化,。
過了三個月,1952年一月的一天,,閩侯縣委組織部長蘇達通知我正式調《福建日報》當記者,。我當時的心情是又高興又緊張,高興的是到黨報工作,,緊張的是文化水平低,,怕完不成黨交給的任務。因此,,我進了《福建日報》,,就像上新聞大學一樣,夜以繼日地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直到1953年1月調上?!督夥湃請蟆贰?/p>
“后溪鄉(xiāng)事件”驚福建
我剛當上《福建日報》通訊員時,,就看到中共中央《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1950年4月19日),。我在學習這個決定時,心里就想,,我也是和報紙刊物有關的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聽黨的話,堅決執(zhí)行這個決定,,盡一個黨報通訊員的責任,。
到《福建日報》以后,參加閩侯縣干部大會,,在他們的討論和發(fā)言中,,我發(fā)現(xiàn)閩侯縣九區(qū)后溪鄉(xiāng)有問題,就想去做個調查。有同志知道我這個想法后,,就勸我說:“我們都來自山西,,親不親同鄉(xiāng)人,美不美一江水,,何必那么認真,,搞得大家不開心?!钡拇_,,我是從閩侯縣委調到《福建日報》的,閩侯縣的許多干部是我的同鄉(xiāng),、同事,、老領導、老上級,,要對他們進行批評,,確實要出于公心、不講情面,。我當時想,,這不是個人的事,而是關系到人民的利益,,關系到黨中央《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能不能貫徹執(zhí)行,。我下決心步行90里、翻幾座大山去后溪鄉(xiāng),。結果是三進后溪鄉(xiāng),,步行540里(那時沒有公路),經過半年多反復調查,,寫出14000多字的調查報告,。經總編輯辦公室林振夏同志(后任總編輯,1994年過世)精編,,縮短為6000多字,。林振夏同志建議:先送《人民日報》,由《人民日報》轉省委批,。他還替我給《人民日報》寫了一封信,,同時建議我給時任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同志寫一封信。過了三個多月,,省委紀委檢查委員會給我回信說:“你給《人民日報》的稿子和給葉飛同志的信都收到了,,內容查實后,將在《福建日報》上公開發(fā)表,。”到1953年2月8日《福建日報》發(fā)表時,離我第一次去后溪鄉(xiāng)調查一年多,,我已經離開福建調到上?!督夥湃請蟆贰8=ㄊ∥€通過“后溪鄉(xiāng)事件”這個典型,,發(fā)出整頓落后鄉(xiāng)的指示,,要求檢查全省落后鄉(xiāng)的工作,切實改進領導作風,,并將檢查情況向省委報告,。以后我到福建采訪,有些地,、縣領導干部說,,他們是通過“后溪鄉(xiāng)事件”的報道才認識我的。
![]() ![]() |
- 2009-08-21詹國兵:福建日報架起我人生坦途
- 2009-08-21王旺聲:福建日報幫我圓夢
- 2009-08-21鄭志忠:我與福建日報的不解之緣
- 2009-08-21張知松:福建日報引我走上新聞路
- 2009-08-21在福建日報辦專版
- 2009-08-21《福建日報》報頭的由來
- 2009-08-21福建日報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新起點
- 2009-08-21福建日報創(chuàng)刊初期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