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許多往事都淡忘了,,可是在報社當編輯的一些經歷,,至今還銘記在心。
才調到福建日報社工作時,,社長何若人熱情地跟我談話:“我們安排你到文教組,,編文藝稿子?!蔽艺f:“我水平太低,,怕難勝任?!薄拔慕探M長和老編輯會輔導你,,幫助你……當文藝編輯重要的是如何對待作者、讀者,。不能當‘高射炮’,,眼睛不要往上看。名人和有地位者,,隨意寫詩作文,,不管好壞,人家都搶著要,,爭著發(fā)表,,目的是為自己報刊做招牌。我們不這樣做,,但也歡迎他們來稿?,F(xiàn)在報刊不多,一般人發(fā)表作品不容易,,應該讓普通作者多一點創(chuàng)作的園地,。工人、農民勞苦大眾,,在舊社會被人踩在腳底下,,沒機會學習文化,,他們的生活經驗十分豐富,卻無言論自由,,又難以用文字表達?,F(xiàn)在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了,應該真正尊敬他們,,以最大的熱情關懷他們,,認真處理他們的來稿,幫助他們學習寫稿,,寫出心里要說的話……”何社長的話,,句句打動我這個出生在農家的后生的心。
他的這番話,,也對其他文藝編輯講過,,已經成為我們編輯工作的準則。我向老編輯學習,,細讀每篇來稿,,及時回復每封來信,和一些工農作者交朋友,。
工農兵作品在報上發(fā)表,,許多讀者贊揚叫好:鐵樹開花了!報上登載勞動人民自己寫的文藝作品,,比過去多了,!
1956年3月,中國作協(xié)和青年團中央聯(lián)合召開全國青年文學創(chuàng)作會議,。多次在本報的《福建文藝》副刊上發(fā)表作品的工人王彭年,、農民張宏康出席會議。周恩來,、胡耀邦、茅盾在會上講話,,大家不斷鼓掌,。王彭年、張宏康激動得熱淚盈眶,。在北京飯店舉行晚會,,周總理和文藝界長輩們光臨,全場歡騰,。舞會開始,,周總理上場了。這時不會跳舞的王彭年,、張宏康,,竟手拉手也跳起來,二人并非學習舞蹈,而是連轉帶跑,,來到敬愛的周總理身邊……他們睫毛上沾著幸福的淚花--這是翻身的福建勞動人民,,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真摯的崇敬和感恩之情的自然流露。我也參加那次會議,,與王,、張在一起,親眼目睹現(xiàn)場情景,,那是我當編輯以來最受感動最快樂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