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創(chuàng)刊60周年,令我萬分動情。
記得跨入新世紀第一春,,我出現(xiàn)在《福建日報》通訊員聚會上,,老報人、老通訊員無不驚詫莫名,。因為我是全省唯一出去“當官”,,又重回報道組“爬格子”之人。為何又重操舊業(yè)呢,?
因為,,太多的因為……
因為《福建日報》使我在“窮途末路”時有“救駕”。上世紀90年代初,,全省國防教育會議在建甌召開,。由我當向?qū)c會代表前往武夷山,途中車突然熄火拋錨,停在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路段,,車上30多人愁容滿面,,窘得我無地自容。當時還沒手機,,無奈的我攔下一部浦城貨車,,自報家門后,不料那司機師傅連聲說:“我認識你,!我認識你,!”原來,師傅也是建甌人,,愛看報紙上有關(guān)建甌的文章,,在《福建日報》上認識了我。急轉(zhuǎn)車頭,,他把我送到建陽宣傳部,,才解了圍。
因為《福建日報》使我在“汪洋”中有“航向”,。2006年6月6日,,建甌因災高考延期,成為全國第一個大規(guī)模使用高考B卷的考區(qū),。這晚,,在臨時辦公大樓,我心急如焚:一是災情快速變化出乎預料,,警戒級別不斷提高,,心中無“底”急死人;二是災情緊急,,防汛辦電話異常繁忙,,很難及時得到確切消息;三是自己所在宿舍,、母親的家都洪水涌入,,紛紛告急;四是當天下午城區(qū)被洪水浸沒,,報道組無法聯(lián)系到?jīng)_鋒舟,,活動范圍正逐漸縮小。在當晚最大洪峰到來前3個小時,,報社領(lǐng)導終于與我們聯(lián)系上,,充分肯定了我們,并對我們的采訪予以具體指導,,使我們力量倍增,、信心倍增,。同時,編輯部自始至終指導著我們的行動,,關(guān)鍵時刻還派來數(shù)位記者支援我們,。
因為《福建日報》使我成長。上世紀70年代初,,作為插隊知青的我,,有幸成了報社的通訊員,在農(nóng)村拿到的第一本書就是報社編的新聞寫作知識,。上世紀80年代走進報道組,,我開始與《福建日報》“零距離”接觸,共同走進上世紀90年代,,又一起跨進新世紀,。我也從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成了一方的“新聞官”。從“豆腐塊”打造起,,到了有半版文章見報,,正是《福建日報》編輯、記者提攜,,我獲得全省新聞一等獎、華東九報新聞競賽二等獎等榮譽,。至今,,我仍保存著報社頒發(fā)的通訊員證件十幾本、報社各類榮譽證書100多個,;重回報道組后,,個人連續(xù)十年優(yōu)秀,集體連續(xù)獲得全省先進報道組,、十佳報道組,。
……
一路風雨一路歌。如今,,我繼續(xù)用我的筆,,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并且在這種不倦地記錄中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