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福建日報》通訊員已有45年了,,在各個版面上,長長短短的消息,、通訊和文學作品都發(fā)表過一些,,說來,我與第4版的情結最深,。不管過去還是現(xiàn)在,,副刊大都安排在第4版上。
1965年2月6日,,春節(jié)期間,,我在當時的文藝副刊“海潮”上,發(fā)表了首篇散文《山高春早》,,平添了我節(jié)日的欣喜,。那年,我剛滿20歲,,參加工作才2年多,,也就是這篇短文在省報上發(fā)表,改變了我工作與生活的軌跡——我原在鄉(xiāng)間的稅務所工作,,因這篇短文的發(fā)表,,引起了縣委領導的注意,將我調到縣城的宣傳部門工作,。從此,,我便與《福建日報》結下了半世情緣。
副刊的編輯,,大都是我的良師諍友,。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在鄉(xiāng)間學習寫作,,買不到稿紙,,就用自己劃框格的稿紙寫稿,編輯發(fā)現(xiàn)后,,意想不到給我寄來了稿紙,,支持我寫作。后來,,我到省里參加創(chuàng)作學習班,,輔導我的老師著名作家姚鼎生對我說,當年他在鄉(xiāng)間當教師時學習寫作,,《福建日報》副刊編輯也曾給他寄過稿紙,。1980年,我到北京參加一個文學講習班,,又收到副刊編輯寄來的稿紙,,并鼓勵我在京好好學習。
副刊的編輯,,歷來對作者的身份沒有門戶之見,,對新老作者也不存在偏見,他們選稿用稿只認稿不認人,,連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安排,,也是從質量和需要上來編排的。1984年6月10日的“武夷山下”刊發(fā)了我的《小鎮(zhèn)三拐》,,這篇稿從寄出到發(fā)表,,不到半個月時間,而且是刊登頭條位置,。隨后,,編輯寄來剪報,還附了一封信,,對稿子作了肯定,,也提出一些看法。先前,,我與這位編輯并不相識,,讀了他的信,感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此,,我們就成了朋友。
如今,,這種好作風,,副刊編輯一直留存著。我與他們都有10多年沒見面了,,但偶有稿件的事,,電話聯(lián)系,聽到他們的聲音倍感親切,。有時,,編輯閱到我有特色的稿件,還會發(fā)來短信致意,。就這樣,,第4版常常會給我送來喜悅和溫馨,。
2005年3月,我的散文集《山高春早》正式出版,,20多萬字,,其中,三分之二的篇章就是我歷年來發(fā)表在《福建日報》副刊上的作品,。所以說,,我是《福建日報》培養(yǎng)出來的一位作者。
多年來,,我對《福建日報》一直存有感恩的心,,尤其是對第4版,感情特別深,。
- 2009-06-05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讀者節(jié)6日開幕
- 2009-06-03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讀者節(jié)6日在福州開幕
- 2009-04-22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泉州新印點投產
- 2009-04-14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新華社福建分社攜手加強海西宣傳
- 2009-03-25福建日報網簡介
- 2009-03-24福建省福州市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一樓新媒體事業(yè)部
- 2009-03-24福建日報讀者調查抽獎結果揭曉
- 2009-03-09福建日報《屏山時評》專欄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