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第三屆海峽巾幗健身大賽展示項目:南平《建甌女子挑幡》——圖為隊員正在進行訓練,。(中國臺灣網發(fā) 蘭伯樂 攝)
中國臺灣網5月18日泉州消息 雖然海峽論壇·第三屆海峽巾幗健身大賽展示項目的決賽將在19日晚上才正式開始,,但記者今天下午在泉州僑鄉(xiāng)體育中心內看到,,來自南平代表團的展示項目隊己經練習了起來,,并且吸引了許多泉州市民的圍觀,。
在泉州僑鄉(xiāng)體育中心內,,老遠處記者就能夠看到四五根的竹幡直插云霄,,走近一問才知道,,南平代表團的展示項目隊員們正在這里進行練習?,F(xiàn)場只見六名南平代表團的女隊員每個都用手托起一根竹幡,,隨后在各自的手上舞動著,。有的隊員用單手托立竹幡;有的隊員則是用嘴巴叼著竹幡的尾部,,將整根竹幡直立起來,;更有隊員一邊用手托住竹幡,另一邊還玩起了呼啦圈,。
據(jù)了解,,這種活動叫建甌竹幡,算是福建閩北一帶特有的民間絕活,,己有340多年的歷史,。相傳民族英雄鄭成功當年在閩招兵買馬,籌備收復臺灣,,建甌城郊許多造船工匠紛紛追隨征戰(zhàn),。凱旋返鄉(xiāng)的建甌將士把軍旗帶回高掛竹竿上競相擎持,以示紀念,,久而久之便演化成“挑幡”活動,,流傳至今。
在現(xiàn)場,,南平代表團展示項目的領隊祝石梁向記者介紹說,建甌幡在形制上與其他地方表演的中幡有很大的區(qū)別,,它要求選用當?shù)厥a的大毛竹制幡桿,,尾部套上一個用竹片和彩綢制成的六角幡頂,全幡長10余米,,重約20公斤,。建甌挑幡表演既要力量又需技巧,其主要表演套路由“手舞東風轉”,、“肩扛南天松”,、“腳踢西方柱”、“牙咬北海塔”等10多種招式組合而成,,動作各異,,令人久看不厭。
據(jù)了解,,近年來,,建甌挑幡在保留傳統(tǒng)精華基礎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采用具有建甌鄉(xiāng)土氣息的音樂伴奏,,同時大膽啟用女挑幡藝人,,使表演聲情并茂、剛柔并濟,,更具藝術感染力,。目前,建甌挑幡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