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建設為外來工在閩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大平臺,福建每年能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350萬個就業(yè)崗位,。2007年3月10日,,首批1100名來自寧夏固原的務工人員乘坐勞工專列抵達廈門火車站。記者 張永定
貴州打工妹:
走上人民大會堂領獎臺
記者 吳洪
2008年11月16日,,是楊勝英永難忘懷的日子,。她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以全國優(yōu)秀農民工代表的身份接受中央的表彰,。當她撥通貴州老家的電話,,告訴家人自己在人民大會堂領獎時,家人都不敢相信,,連她自己也恍如夢中,。
楊勝英老家在貴州省思南縣農村。三姐妹中她是老大,,一家五口人的經濟來源就是父親在外販賣豬牛的收入,,每月收入2000多元。她則在家里幫著喂豬,、養(yǎng)牛,。如果不是長汀縣勞務派遣公司2004年到貴州招工,她也許就會當一輩子的農家妹,。楊勝英看了招工簡介后,,便撥打了電話。"一開始聽說免費培訓,,還免費推薦工作,,我和家人都不相信。"半信半疑中,,楊勝英來到了長汀,,開始了意想不到的人生轉變,。
培訓了幾個月后,楊勝英就被派到安踏(長?。w育用品有限公司上班,,簽訂了勞動合同,還辦理了各種社會保險,。一開始,,她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壓線、合縫工作,,第一個月只拿了500元,,一時間有了去意。她說:"派遣公司的工作人員勸慰我,,說一定要堅持住,,要吃得起苦,等工種熟練后,,收入自然會增加,。同事們也來關心我,說有什么不懂都可以問他們,。"
于是,當初想法簡單的楊勝英一頭扎進車間苦練技藝,。做服裝流水線,,一般只需會三四道工序就行了,不到兩年,,她熟練掌握了整套服裝的80多道工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隨著技能的不斷提高,,她的收入也不斷上升,。如今,楊勝英已經是公司的車間組長,,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她高興地說:"現在收入和老家一家人的收入一樣多,我還在長汀縣城買了房子,,安了家,。"
進廠4年來,她的出勤率年年最高,,生產產品的產量,、質量、等級指標也總是名列前茅,,去年還被評為省"三八紅旗手"?,F在,,楊勝英已經把自己當成了長汀人中的一分子,并且積極回報社會,。她主動組織開展班后練兵,、一對一幫教等多種活動,為公司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女工,。工友有困難,,她總是率先伸出友誼之手;從2007年起,,她還主動照顧長汀縣涂坊鎮(zhèn)中華村的兩名"留守兒童",,讓他們體會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楊勝英說:" 福建人民的熱情和勤勞感動了我,,也一直激勵著我,。希望有更多的鄉(xiāng)親,來海西開辟新天地,,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