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鳳麗 “合巹逢春月,,芳菲斗麗華,,鸞笙鎖竹葉,鳳管合嬌花,;天上雙星并,,人間兩玉夸,輕寒融繡幕,,從此頌宜家,。”婚禮是重要的人生禮儀,,關系著男女雙方的婚姻幸福,,也關系著家族血緣的發(fā)展、兩姓姻親關系的維持,,自古以來就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古代結婚嚴格按照“周公六禮”的程序進行,,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六道程序。在這六禮之中,,有五禮都要用到一個特殊的信物——雁,,這是為什么呢? 納采是六禮的第一個禮儀程序,,納采時男方為了表示自己求親的誠意,,要向女方家交一點信物,,就是雁,所以這個禮儀又叫“奠雁”禮,。 婚禮具有強烈的儀式感,,婚禮中的所有物品也都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義,雁自然也不例外,。它能在婚禮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說明它是十分重要的。古人曾對于婚禮中為什么要多次用雁的習俗進行了闡釋,,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 第一種說法認為雁冬去春來,,具有不失時節(jié)的生物特性。漢代鄭玄說婚禮用雁是因為大雁有一種特殊的生物特性,,“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所以婚禮是用雁,,是“取順陰陽往來也”。古人認為“夫為陽,,婦為陰,,今用雁者,亦取婦人從夫之義”,。 第二種說法認為雁是候鳥,,秋去春來,不失時信,,象征著婚姻中的男女都能信守承諾,,婚嫁準時。男子既然來提了親,,就不需要女子過多的等待,,一定會準時前來下聘、迎娶,。 第三種說法是根據(jù)雁飛行時的特點,,老壯者在前面導引,幼弱者在后面跟隨,,陣陣成行,,行止有序,從不跨越,。象征婚娶之家長幼有序,,不會逾禮僭越。 第四種說法是雁終身只有一個配偶,如果不幸喪偶,,也不會再找其他配偶,,這就象征著男女雙方從一而終。在周代時,,從一而終的思想已經(jīng)開始被在全社會提倡,,當時的從一而終不僅是女子對男子的忠貞不渝,也指男子對女子的不離不棄,,所以婚姻關系一旦締結,,雙方就會始終如一,不再分開,。 周代時,,無論是上層貴族、還是普通平民,,婚禮納采時都統(tǒng)一用雁作為信物,,但是在這之前,不同階層的人納采時的信物各不相同,。如公卿納采時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后來才一律改用雁,,“婚禮,無問尊卑,,皆用雁”,。 《詩經(jīng)·邶風·擊鼓》中記載了一個男子對情人的誓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彼郎肋h不分離,對你的誓言永遠記在心里,。緊緊握住你的手,,與你同老?!对娊?jīng)·王風·大車》中一個女子對情人發(fā)誓,,“穀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活著(穀)各住各的房,,死后也要同埋一個壙穴,,你要不信我的話,有天上的太陽做見證,!男女雙方在戀愛時彼此忠貞,,男子在婚姻過程也必然是信誓旦旦,所以社會各階層的婚禮都統(tǒng)一于用雁作為信物,。 婚禮用雁,,而且古代時要求必須用活雁,但活雁很難得到,,后世有的地方用鵝替代,,稱“雁鵝”。男方娶親時,,鵝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而要放在一個特制的彩亭上,還要由兩個人抬著,,一直送到女方家,,可見“雁鵝”倍受重視的程度。 另外,,還有用雞代替的,。用雞代替雁作為信物也可以理解,因為雞比鵝飼養(yǎng)的更普遍,,而且雞“五德俱全”,,即“夫雞,頭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敵在前而敢爭者,,勇也;見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足見雞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也有用木雁代替的,如朝鮮族傳統(tǒng)婚禮中有推木雁儀式,。新郎帶著木雁來到新娘家迎親時,,新郎要用扇子推木雁前進,但是不能讓木雁翻倒,否則會被認為愚笨,。 另外,,婚禮中的信物也不只用雁、鵝,、雞,,到漢代已經(jīng)發(fā)展到30種,其中有羊,、酒,、米、稷米,、嘉禾,、長命縷、膠漆……鳳凰,、舍利魯,、鴛鴦……這些物品都象征婚后夫婦如膠似漆、吉祥如意,、幸福富裕,、子孫昌盛等。實際上,,這些禮物很難備齊,,人們只要從中選擇一二樣吉祥物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