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姐照顧許阿婆15年,每天都會幫阿婆整裝梳洗,,兩人沒有血緣卻勝似親母女
東南網(wǎng)5月1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彭思思 黃謹(jǐn)文/圖)貴州來的陳家會和丈夫沈林,,在南安水頭呈美村租了一間房,村里人都笑說,,她租房還順帶租到了一個“媽”,。
空落落的古大厝里,89歲的許阿婆經(jīng)常一個人坐著,,不言不語,。15年前,陳大姐夫婦剛到租房,,遇見了這樣的許阿婆,。15年來,從一起搭伙吃飯,,到照料阿婆的日常起居,,陳大姐已經(jīng)把阿婆當(dāng)成了自己的親媽。
在村民看來,,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兩個人,,看起來就是一對親母女。沒有兒女的許阿婆,,晚年能遇到這么好的人,,也算幸福了。
租房遇獨(dú)居阿婆
每天送飯菜當(dāng)她是親媽
15年前,,陳家會和丈夫沈林從貴州老家到南安打工,。沈林做木工活,,經(jīng)人介紹,,他們在水頭呈美村租了一間華僑的古大厝當(dāng)工作室,。
古大厝里住著許阿婆,,房東旅居新加坡,,是阿婆的堂親。那年阿婆的丈夫過世,,堂親見她無兒無女,,就把房子給她借住。就這樣,,夫妻倆和阿婆成了“室友”,。陳大姐開朗熱情,,現(xiàn)有三個孩子,,最大的今年15歲,,最小的9歲,個個懂事又活潑,,喜歡圍著阿婆喊“奶奶”,。
住進(jìn)來后,,陳大姐發(fā)現(xiàn),,阿婆的生活很拮據(jù),。每天早晨,,阿婆煮上一大鍋稀飯,,就著簡單的配菜,,當(dāng)天吃不完第二天再吃,,有時菜都壞了,。陳大姐看不過去,,每次都會多做一人份的飯菜,給她送去,。一來二去,兩家熟悉了,,一起搭伙吃飯,。老人有個頭疼腦熱,陳大姐也會幫忙買藥照顧,。
一開始,,許阿婆還有些防備,。她把家里各個房門都鎖上,,鑰匙掛在脖子上不肯離身,。陳大姐不在意,,她說,,丈夫2歲時父母就去世了,,他們把許阿婆當(dāng)媽媽看待,。陳大姐的父母來過泉州,,見到許阿婆的情況,,也支持她照顧老人。漸漸地,,阿婆放下了防備,雖然當(dāng)面不說,,但私下總會跟村里的老人說陳大姐孝順。孩子喊阿婆“奶奶”,,陳大姐有時也直接管她叫“媽”,。
15年沒買過衣服
卻找人借錢為阿婆看病
去年,,許阿婆出門買東西摔了一跤,,腿摔斷了,。鄰居告訴陳大姐,,她趕緊喊丈夫把阿婆背回家,,每天伺候著,,幾個孩子輪流給阿婆洗澡。家里有零食,陳大姐會分成四份,,阿婆和三個孩子各一份,;阿婆的房間里,總會放著零食和水果,,就怕她突然肚子餓,,腿腳不方便。
三年前的除夕,陳大姐正準(zhǔn)備購置年貨,突然聽到阿婆房間里“撲通”一聲,,沖進(jìn)去發(fā)現(xiàn)阿婆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屎尿一床。那個年,,一家人是在醫(yī)院過的,。那時,阿婆已經(jīng)油米不進(jìn),,醫(yī)生說只能帶回家了,。陳大姐不肯放棄,托房東買藥給阿婆打點(diǎn)滴,,還買了一張理療床,,每天守著,阿婆竟?jié)u漸好了起來,。
為照顧阿婆,,陳大姐這三年都沒法出門打工。一家六口,,全靠沈林一人做木工養(yǎng)活,。雖然村里每個月給阿婆3000元補(bǔ)助,可仍入不敷出,。為給阿婆看病,,陳大姐還向鄰居借了2萬元。這么多年,,陳大姐自己沒買過衣服,,但每年過年,都要給阿婆從頭到腳置辦一套新衣,,讓她和其他老人一樣,,能享受到晚輩的孝敬。
去年,,陳大姐的女兒要上初中,,她帶著三個孩子回老家辦戶口,一去20多天,。鄰居說阿婆每天都哭,,就怕陳大姐不要她了。
陳大姐說,自己沒什么好,,就是心軟,。這么多年,也曾想過放棄,,有時都收拾衣服準(zhǔn)備走了,。可一看到阿婆哭,,她就狠不下心,。“她一輩子無兒無女,,如果我們走了,,她一個人怎么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