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英,,女,漢族,,現年44歲,,福建省石獅市第二中學數學教師,,班主任、數學教研組組長,。
1991年7月,,潘慧英南平師專畢業(yè)后分配到南平市松溪縣鄭墩中學任教,結識了當時在同一所中學任教的楊德標老師相知相愛,,并與1993年10月登記結婚,。1995年8月舉家調往石獅市第二中學任教至今。楊德標老師是單親家庭,,家庭出現二次重大變故,。第一次是30多年前,父親因一次意外事故不幸辭世,,留下了他和母親,、三個還未成年的姐妹。第二次是在他89年師專畢業(y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繼父因肝癌去世,,又留下了一個年僅11歲的干妹妹和不滿六周歲的年幼的弟弟,家庭負擔重,,家境十分困難,。潘慧英老師不嫌棄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不顧社會輿論,,用博大愛心和勇氣毅然嫁到了這個一貧如洗,、負擔沉重的家庭,用一個女人的堅強和愛心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傳統(tǒng)美德的真正內涵,。
在婆婆的眼里,,她是一位好媳婦。她的婆婆常常說潘老師比自己的親閨女還要親,。自從嫁到楊家至今,,潘老師從來沒有對婆婆說過一句重話紅過一次臉,相反的是重活,、臟活搶著做,對婆婆關懷備至,,2008年的一天,,婆婆不慎摔倒,傷到了十二胸椎,,情況十分危險,,幸好沒有觸及神經。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無論婆婆在華僑醫(yī)院治療期間還是婆婆在家療養(yǎng),,由于婆婆要躺著療養(yǎng)潘慧英老師對婆婆始終是不嫌不棄,、細心照料,每天都給婆婆最好的營養(yǎng),,每天都默默地不厭其煩地為婆婆擦身,、換洗衣服、喂飯,、翻身,,尋醫(yī)問藥,一直堅持了3個多月直至婆婆能下地活動康復,。由于潘老師有為婆婆做了重病和意外事故的保險,,此時也為家庭減輕了一筆龐大的醫(yī)療費用。婆婆平生最大的愿望是能到北京看看天安門,,看看毛主席,。潘老師一直記掛著這事。去年暑假,,她們一家?guī)е牌乓坏赖奖本┞糜?,滿足了她老人家的心愿。
在兄弟姐妹的眼中,,她是一位好嫂子,。當年楊德標老師和潘慧英老師結婚時,家里除了大姐出嫁外,,家里還有剛剛成年的三個妹妹和一個年僅6歲的弟弟,,早在松溪鄭墩中學執(zhí)教期間,潘慧英和楊德標老師就在鎮(zhèn)里租了一家老小接到身邊照顧,,直到三個妹妹出嫁,,在妹妹們出嫁之時,潘老師提倡婚事簡辦,,沒有收取男方的一分彩禮,,相反地還在妹妹們出嫁的那一天給她們包了壓箱錢。最為感人的是,,當時楊德標老師家里還有幾畝田,,本來從未做過農活的潘老師,每年在農忙是都會下地幫忙干農活,,收割,、曬谷一個都沒有落下。其次潘老師十分重視小叔子的教育,,他把小叔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來養(yǎng)育,,如今已經把他培養(yǎng)成一名大學生,去年又順利地幫助小叔子成家立業(yè)。此外,,在九年前,,楊德標老師大妹的兒子得了先天性心臟病,潘老師不辭辛勞,,出資出力,,四處求醫(yī)問藥多次帶他們到福州和上海等各大醫(yī)院就診,如今這個小生命已經健康成長,。幾十年以來潘老師多次對幾個小姑子給予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創(chuàng)業(yè)脫貧致富,,現在他們都蓋起了小洋房。這個原本窮苦的家庭在潘慧英老師的幫助和鼓舞下,,如今一掃過去貧困的陰霾,,過上了殷實的小康生活。
在丈夫和兒子的眼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楊德標老師任教25年以來,除教學外,,一直從事著班主任和年段長工作,,在老家南平市松溪縣鄭墩中學擔任了六年的班主任和二層行政。至今他還在石獅市第二中學連續(xù)擔任了15年的年段長工作,,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楊德標老師于2008年開始,身體就出現了不適,,當時兒子年幼,,還在讀小學六年級,弟弟還在讀大學,。生活的重擔再一次地壓在了這位善良的母親身上,,一方面她細心地照料著丈夫,多次陪他到廈門仙岳醫(yī)院救治,,這五六年以來,,同時還要照顧婆婆和孩子,還要承擔著繁重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但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這位平凡又偉大的女性,,如今在她努力下,丈夫的身體已經康復,,兒子也于2013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學,。
潘慧英就是這樣的一個好人,她的默默奉獻,、敢于擔當,不辭辛勞,、不求回報,,為創(chuàng)建一個美麗和諧的家庭譜寫了一篇壯麗的詩篇,,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女性的偉大和賢淑良德。從平凡中見偉大,,在無私中見愛心,,從愛心中見真情,她的難得就在于她的真心付出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不離不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