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家庭倫理文化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許多當代學者都在思考中國傳統(tǒng)家庭倫理文化如何向現(xiàn)代轉換問題,思考這種轉換所面臨的挑戰(zhàn),。有人總結說,,近代以來在如何面對傳統(tǒng)家庭倫理文化問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 一是保守主義,,認為不能背離傳統(tǒng)家庭倫理,,背離就是忘本,。二是改良主義,認為傳統(tǒng)家庭倫理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消極面,, 因此需要去粗取精。三是批判主義,,認為應當拋棄傳統(tǒng)家庭倫理,,因為它們與現(xiàn)實生活格格不入。同樣,,學術界在如何改造中國傳統(tǒng)家庭倫理文化方面,,也提出三個關鍵性問題:“以家庭為本”還是“以個人為本”?在市場經(jīng)濟和契約社會中,,應當如何處理公共利益與家庭利益,,以及家庭成員內(nèi)部之間的利益關系?在一個倡導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的社會里,,應當如何行“孝道”和盡“夫婦之倫”?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作出如下回應:首先每一時代家庭倫理關系實際上都不取決于家庭本身,,而取決于家庭所處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取決于家庭成員所具有的社會關系性質,。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倫理文化也是社會倫理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反映。家庭說到底是培育社會倫理文化與核心價值觀,,以及道德教育的場所,。家庭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社會化的前提,其主要內(nèi)容也反映出社會和時代對于個體品德的要求,。從這一意義上說,,在當代家庭倫理文化的構建中,并不存在“以家庭為本”和“以個人為本”之間的二元對立及根本性沖突,,因為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合格“公民”都是服務于社會和家庭的,,但這一個體所具有的自由、權利,、理性和自主性絕大部分必須通過社會生活,,而不是家庭生活來實現(xiàn)。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倫理文化,,我們應當反思和批評的是封閉的,、狹隘的父權制和等級制思維模式,把當代社會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的理念引入到家庭倫理關系的處理之中,。 而就利益關系而言,,無論在社會、市場還是家庭生活中,,都應當奉行“見得思義”“見利思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德原則,,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即便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也同樣會遇到公共利益和家庭利益以及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倫理學存在的意義就在于調(diào)節(jié)和解決這些沖突。顯然,,當代家庭倫理文化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處理義利關系,。 還有便是“孝道”與“夫婦之倫”問題。在當今社會中,,人的主體性,、自主性,以及平等意識的增強已經(jīng)使傳統(tǒng)家庭中的父權制和夫權制倫理關系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家庭成員在民主與平等中獲得快樂幸福的和諧氛圍業(yè)已形成,,而亙古不變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和照顧,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推己及人、內(nèi)轉外推的處理人倫關系之道,。事實上,,儒家留給我們的并不是單向的道德和義務,例如它也要求君主“興萬民之利”,,要求“父義母慈”,,看到只有父親“寬惠而有禮”, 子女才能“敬愛而致文”,。同樣,,當代社會的“夫婦之倫”也需要打破以往“男尊女卑”的格局,要求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互敬和互愛,。 每一個社會和文化都有自己的家庭倫理文化,,它不僅無法超越社會的發(fā)展,也不能擺脫自身發(fā)展和形成的歷史,。在一些中國學者強調(diào)要以西方現(xiàn)代家庭為圭臬構建當代中國家庭倫理文化時,,更有西方學者通過對個人主義價值觀所導致的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疏離和冷漠的親身體會,號召西方人學習中國人的“孝道”,。由此可見,,家是中國人倫理文化之根,因而當代中國人應當盡心盡力地維護和建設小家和大家——祖國,,因為她們才是我們快樂幸福的源泉,。 (作者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 2015-05-15以億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
100戶全國“最美家庭”在京揭曉 - 2015-05-152015年“榕城十大最美家庭”評選結果揭曉
- 2015-05-152015年“榕城十大最美家庭”評選結果揭曉
- 2015-05-15爭當最美家庭“好家風好家訓”征集活動開啟
- 2015-05-15福建永安市貢川鎮(zhèn)關愛新生兒家庭贏好評
- 2015-05-15漳州8個家庭榮獲福建省“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