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下午3:50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貢獻者,中國首次申奧成功的決定性人物何振梁老先生因病逝世,,何老生前將奧林匹克理想傳遞給我們,又和許多熱愛奧林匹克的人們一起把奧運會帶到中國,。
何振梁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自己走上體育之路的原因——“陰差陽錯”,。“我完全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了與奧運會的第一次接觸,?!?952年7月,何振梁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參加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這次“全世界人民的大聚會”讓23歲的何振梁感覺“很新鮮”,而給他留下更強烈的印象是“里面充滿了政治”——當時南斯拉夫與匈牙利的足球比賽,,因為南斯拉夫處于被共產(chǎn)主義陣營開除的狀態(tài),運動員之間的火藥味很濃;美,、蘇兩個大國的籃球比賽更被看成是兩個陣營的較量,,一直到最后一秒鐘才由一球定勝負。中國的參加實際上也是一種政治性出場,,在“奧運會上升起五星紅旗就是勝利”的指示下,,所以作為翻譯的何振梁當時接到的通知是去“執(zhí)行任務”,而此時他尚不知“奧林匹克”為何物,。圖為1991年1月1日,,中國的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與薩馬蘭奇在北京。
何振梁1929年出生于江蘇無錫,,是中國體育走向體育的見證人,。1952年,他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芬蘭舉行的第十五屆奧運會,,1955年起從事體育工作,到國家體委從事國際聯(lián)絡工作,。圖為1992年5月12日,,薩馬蘭奇先生和夫人在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先生的陪同下高興的參觀西班牙塞維利亞世界博覽會中國館。
1981年,,何振梁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1985年起任國家體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同年當選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何振梁也是1993年和2001年北京申奧團陳述人之一,被視為北京申奧由失敗到成功的標志性人物,。圖為1992年1月1日,,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何振梁(右)夸獎奧運女子體操高低杠金牌得主陸莉人小志氣大。
在1993年中國申奧的演講稿上,,何老曾這樣說道:1981年,,當我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并莊嚴地宣誓——我愿意竭盡所能為奧林匹克運動服務——的時候,,我心中升起了一個愿望,就是看到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在我的祖國——中國舉行,。幸運的是八年之后何老的愿望實現(xiàn)了,,北京申奧成功。圖為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奧成功后,,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向奧委會執(zhí)委何振梁表示祝賀。
何老是新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見證人,,曾被外國體育刊物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十大體育領導人之一,。圖為2002年4月6日,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何振梁先生六日在北京宋慶齡故居舉行的“綠色小天使北京少年奧運行動”啟動儀式上,,與北京市的少先隊員代表一起種下一棵小樹苗,。
圖為2001年11月23日,由蔣偉洪,、杜韋諾,、鄧漢升、何君龍組成的香港男子四乘一百米接力隊二十三日在中國第九屆全運會該項目決賽中獲得銀牌,,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前右)與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為獲獎運動員頒獎,。
圖為2001年11月10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羅格先生(右)十日從香港乘船抵達番禺南沙港,,同行的有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中),,霍震霆(左)。首次訪華的羅格先生將參觀廣州體育設施及出席九運會的開幕式,。
圖為2003年7月8日,,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的著作《奧林匹克回憶》中文版首發(fā)式七月八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際奧委會執(zhí)行委員,、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出席首發(fā)式并向薩馬蘭奇表示祝賀,。
圖為2008年5月31日,火炬?zhèn)鬟f,,奧運圣火武漢傳遞盛況,。何振梁將奧運火炬交給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
圖為2009年8月8日,,中國首個全民健身日,,無錫市舉行“何振梁與奧林匹克陳列館開放一周年紀念活動”。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來到無錫運河邊的何振梁奧林匹克陳列館與正在進行志愿服務的無錫二泉網(wǎng)絡志愿者親切交談,。
圖為2010年11月14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陪同下,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何振梁與奧林匹克陳列館參觀,。
- 2015-01-05王奇:振民族精神 扛奧運大梁|房學峰:何振梁與體制的博弈
- 2015-01-05王奇悼念何振梁:振民族精神 扛奧運大梁
- 2015-01-05房學峰:何振梁與“體制”的“零和博弈”
- 2015-01-05何振梁遺體告別儀式定于1月10日在八寶山舉行
- 2015-01-05“奧運老人”何振梁
- 2015-01-05高清:“奧運老人”何振梁 與奧運夢結緣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