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本人如何看待母親對于孩子的意義?
于丹:其實關于整個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我們要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夠在自己的態(tài)度和意識上完成一個格局的平衡,。很多人會說,我忙事業(yè),,不然的話,,就養(yǎng)不起孩子,可關鍵是,,我們一定要把這兩者看作這么一種簡單關系嗎,?
我知道有研究表明,一個幼兒在三歲以前,,如果過多體會了分離焦慮,,沒有跟他的母親在一起,沒有被充分的擁抱,、觸摸,,沒有這種充沛的愛的表達,有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甚至產生人際關系的焦慮,、冷漠和自我的不安全,。
我見過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就車載斗量地給孩子買玩具,、買零食、買課外書,,把這些作為父母給孩子的補償,,但這些真的能夠補償孩子嗎?
我們今天正在陷入一種異化,,就是我們試圖用物質去說明一切,。但其實母親和孩子的關系,是最非物質的一種關系,。他在家庭里面感受到的能量,,那種愛,他們之間心心相印,,肌膚相親那樣一種生命傳遞的信任,,直接決定了這個孩子對世界的信任,對人的信任,,和他以后給別人的愛和安全感,。
男女平等是基本國策,我們現在總在講要讓更多女孩子有就業(yè)的機會,,要讓她們實現同工同酬,,但其實當這個社會更為進步的時候,更要考慮一個女人一輩子要經歷的特殊階段,,比如說她懷孕,,她生下孩子以后對孩子的教養(yǎng),這些能不能夠在一個文明社會里面受到最好的尊重,。而全社會都學會尊敬母親,,其實就是對未來的承諾,我們都應該問一問,,是不是養(yǎng)育了一批靈魂母親,,讓她在自己生命自我實現的各個階段上,盡可能多一些保障,,少一點遺憾,。
記者:身為母親的您,會如何教孩子,?比如,,您的孩子和您一樣,對《論語》耳熟能詳嗎?
于丹:我的孩子現在比我的肩膀都高了,,但仍然背不下來論語,。我承認,她不如我小時候背的東西多,,但我并不認為我小時候會背那么多東西是正常的,,是因為我那個時候社會沒有那么多東西,我被關在院子里只有背這些東西,,而我的孩子要比我豐富很多,。
如果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就得讓他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個時候掌握什么內容不重要,而在于他對這個社會的好奇心,,他對人的善意,,他對自我信心的開發(fā)。
既然女性對于自我都已經打破了那種單一的判斷,,又為什么要對孩子的教育標準變得那么單一呢,?一個自我生命非常豐富的母親,面對著她的孩子,,她同樣也可以呈現一個尊重,、包容、豐富的世界,。
- 2013-11-21于丹:再專業(yè)的社會性教育也無法替代家教
- 2013-11-21于丹:女性要用心靈領跑身體 用態(tài)度引領人生
- 2013-10-26于丹:藝術教育應去功利化
- 2013-08-16《漢字英雄》總決賽改賽制 于丹回應:為啟發(fā)孩子
- 2013-08-12“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于丹等國學名師昨論道泉州
- 2013-07-11《漢字英雄》于丹高曉松任評委 陳道明參與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