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日喀則6月26日電 題:雪域邊防:藏族“老阿媽”去往峭壁哨所之路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片原始森林中,一雙紅色的眼睛盯著3名背負(fù)行囊的藏族婦女,,緩緩靠近,。它是只饑餓的狗熊。
“停,!”德吉發(fā)現(xiàn)了這頭野獸,,并讓兩位同伴曲珍和普次攔住,她們手牽手與熊對峙著……
這個場景發(fā)生在她們?yōu)榻夥跑娝筒说穆飞希烦痰钠瘘c(diǎn)是海拔2800米的西藏亞東縣仁青崗村,,目的地是海拔4700米的雪域邊防哨所詹娘舍,。
與野獸對峙在德吉過去29年的記憶里并不陌生。那刻,,她們會大聲喊唱出一首大意為“讓我們團(tuán)結(jié)起來”的藏語歌曲,。“歌聲的氣勢會讓野獸不敢上前”,。
她們?yōu)榻夥跑娝筒耸加谏鲜兰o(jì)80年代,,那時20歲的德吉聽說山上駐軍條件很艱苦,就向同村姐妹提議:“我們從山下帶些蔬菜去看望他們吧,,說不定山上的戰(zhàn)士正需要呢,。”
此后,,德吉與同伴們每兩周就會背著40多斤蔬菜沿著原始森林蜿蜒而上,,經(jīng)過亂石峭壁,攀上皚皚雪峰,,而在靠近峭壁上的詹娘舍哨所時,,必須手腳并用才能前行。
“我們在凌晨4點(diǎn)出發(fā),,下午2點(diǎn)左右能到達(dá)哨所,,和哨所上的官兵們短暫聚會,我們就得下山,,一般情況下,,在晚上10點(diǎn)左右能回到家?!钡录f,。
這3位藏族婦女用雙肩為哨所免費(fèi)送了60多噸新鮮蔬菜,里程加起來約有5萬多公里,。
起初,,由于年齡相仿,她們是哨所上解放軍戰(zhàn)士的“兄弟姐妹”,,隨著時間推移,她們漸漸成為官兵們的“阿媽”,。
雖然哨所的戰(zhàn)士已能吃上新鮮蔬菜了,,但德吉阿媽還是堅持到哨所去?!安恢麄冞^得好不好,,感覺要去一趟,心里才放心,?!钡录寻颜材锷岬墓俦鴤儺?dāng)成自己的孩子,。
除了送菜,德吉還是官兵們的“信使”,,哨所上許多官兵的郵件地址就是德吉的家,。“他們在山上與外面通信不容易,,寫信也會讓他們不那么寂寞,。”德吉說,。
德吉阿媽也分享著著戰(zhàn)士們的心情,。“這些‘孩子們’看到家人,、女朋友的信件會很開心,,我也為他們高興?!?/p>
作為“信使”,,德吉阿媽經(jīng)常會遇到緊急情況,有一次,,她收到一封寄給戰(zhàn)士白昕吳(音譯)的加急信件,。德吉感到事情緊急,立刻趕往詹娘舍,。
信件送達(dá)后得知這位戰(zhàn)士的家人患重病,,急需3000元人民幣做手術(shù)。德吉阿媽馬不停蹄拿著戰(zhàn)士的卡到山下取錢后寄給了戰(zhàn)士的親人……對此,,德吉阿媽只是笑著說:“我是個好郵遞員,。”
對于今后去往詹娘舍之路,,德吉阿媽說:“只要還能走得動,,永遠(yuǎn)不會停下腳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