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孔子的“寬恕”亦有度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9-03 編輯:黃水來
然而,,接著冒出來的第一個問題,是這個“人”的外延,。 與《中庸》一起被列入四書的《大學(xué)》中說:“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保ā瘁尅爸螄教煜隆薄灯┻@段話說的是上下左右,對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人”,,是一個完整的解釋。上司將不合理的事情強(qiáng)加于你,,如果你感到厭惡,,就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下級,下級對你陽奉陰違,如果你感到厭惡,,也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上級,;左邊的同事貪天之功,,將功勞都?xì)w于他,,你感到討厭,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右邊的同事,;右邊的同事文過飾非,,將過失都推到你的身上,你感到憎惡,,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左邊的同事,,這就是《大學(xué)》所說的“絜矩之道”。 同樣的意思,,在〈中庸·篤行〉中也有表述,,那是孔子以“絜矩之道”來反躬自省的:“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當(dāng)然,,孔子在此說的上下左右“丘未能一焉”,,自有其客觀原因。例如,,他三歲時喪父,,要求兒子盡孝道之時,其父早已在不人間,,他想以同等規(guī)格“事父”而不得,。但這一段話,對于我們理解他的恕道,,理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人”,依然相當(dāng)有益,??鬃右运〉缹Υ娜耍诰几缸有值芘笥阎小?/p> |
相關(guān)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wǎng)旗下網(wǎng)站 | 律師嚴(yán)正說明 |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