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踏入政壇 龍應(yīng)臺:都是陷阱
來源:臺海網(wǎng) 2012-08-24 編輯:黃水來
臺海網(wǎng)8月23日訊 第2度踏入臺灣政壇,,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龍應(yīng)臺說,,自己已經(jīng)60歲了,,這或許是她最后一次的機會,,盡管辛苦,但希望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她看到的是,文官體系不敢有遠景,、不敢承擔,、不敢負責、不敢往前沖,,總覺得四周都是陷阱,。 據(jù)臺灣“中央社”報道,龍應(yīng)臺今天受訪時談及第2度從政的理由,,龍應(yīng)臺說,,自己已經(jīng)60歲了,所以當馬英九邀請她加入臺當局行政團隊時,,她認真地思考過,,如果真的想為社會盡一份力量,這次或許是最后一次機會了,。所以盡管辛苦,、盡管挫折,,但她仍決定再試一次,。 如何扮演作家與政治人物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龍應(yīng)臺說,,作家是孤獨者,,一個人工作、一個人思考,,也要單刀直入的批判。但政治是團隊合作,、集體思考,,也理應(yīng)被批判。這兩個角色截然不同,,好的作家不應(yīng)該會是好的政治人物。但龍應(yīng)臺也表示,,中國自古就有文人從政,、政治人物也是文人的傳統(tǒng),從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都是如此,。但身為政治人物,她不再是為自己發(fā)聲的作家,,而是要從社會角度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13年后再次回到政治圈,,龍應(yīng)臺也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社會氣氛和她當年出任臺北市文化局長大為不同,。龍應(yīng)臺說,,13年前,因為社會有所期待,,會想要好好保護從政的文人,讓她感覺自己是在很多人的保護下做事,。但現(xiàn)在的臺灣,,社會互信基礎(chǔ)變得相當薄弱,,單純的一句話、一件事都有高度可能被曲解,。 她看到的是,文官體系不敢有遠景,、不敢承擔,、不敢負責,、不敢往前沖,總覺得四周都是陷阱,。每一個突破的念頭都不會得到鼓勵,,士氣低迷,永遠被打擊,,她也擔憂這樣的氣氛會對臺灣的進步帶來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