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個都不寬恕”是些什么人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5-14 編輯:黃水來
魯迅說的“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此中的“他們”指的是誰,? 指的是郭沫若,、成仿吾、馮乃超等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的“革命文學(xué)”家嗎,?顯然不是。盡管這些“革命文學(xué)”家對于魯迅的批評,,調(diào)子定的很高,,什么“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法西斯蒂”等等,,簡直罪不可赦,火力也相當(dāng)密集,,可謂四面埋伏,,輪番作戰(zhàn),幾成“圍剿”陣勢,。對于他們,,魯迅曾兵來將當(dāng),水來土掩,,針鋒相對,,毫不含糊。然而,以后畢竟在同一目標(biāo)之下,,彼此和解了的,。魯迅在《答徐懋庸并關(guān)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中,也曾說過:“我和茅盾,、郭沫若兩位,,或相識,或未嘗一面,,或未沖突,,或曾用筆墨相譏,但大戰(zhàn)斗卻都為著同一的目標(biāo),,決不日夜記著個人的恩怨,。”這“未嘗一面”而“曾用筆墨相譏”的,,說的就是郭沫若,,或許也包括創(chuàng)造社與太陽社中的別的人物,這就雙方而言,,乃是一種和解,;從魯迅的角度說,便是一種寬恕,。 指的是錢玄同,、林語堂、周作人等曾經(jīng)與他相知相伴爾后相離以至于有筆墨相譏的親朋好友嗎,?同樣不是,。我曾在談及魯迅與孫伏園的“后期疏遠”時,說到魯迅性格上的欠缺,。我以為這種性格上的欠缺大致有三:其一,,他以十分的真誠對待別人,也要求別人以同等的真誠回報于他,,一旦發(fā)現(xiàn)別人對他未必就有那樣的真誠,,心中便有老大的不快;其二,,他與甲為友,,與乙為敵,便希望甲以他之?dāng)碁閿?,一旦發(fā)現(xiàn)甲與乙有來往,,心中也有老大的不快;其三,,他與別人有隔閡之后,,不善于主動地去彌補這種隔閡,,也不輕易諒解別人的過錯。這三條,,或許也可稱之為人性的弱點,,在不少人身上均可看到。(參見拙者《魯迅根脈》下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版)從錢玄同、林語堂在魯迅身后所寫之紀念文字中,,也可看到類似的意思,。然而,對于這種原先相知相伴爾后相離的人,,魯迅心中是有隱痛的,。仍以孫伏園兄弟為例:1929年3月20的《魯迅日記》中記著“伏園、春臺來”,,這該是孫氏兄弟赴歐洲前向先生辭行,;1929年4月13日《魯迅日記》中記著“上午得孫伏園等明信片”,這該是孫氏兄弟到達歐洲后向先生報平安,,這點點滴滴的記載,,本身就體現(xiàn)著魯迅對他們的寬恕。我以為,,魯迅對錢玄同,、林語堂以至于周作人,也有類似的心緒,。胡蘭成致朱西寧信中轉(zhuǎn)述“戰(zhàn)時”許廣平在上海對他說的一句話:“雖兄弟不睦后,,作人先生每出書,魯迅先生還是買來看,,對家里人說作人先生的文章寫得好,,只是時人讀不懂?!笔媸徬壬J為胡蘭成的轉(zhuǎn)述“夸大其詞”,,因為他在《魯迅日記》附錄的“書賬”中只看到“周作人散文抄”和“看云集一本”這兩條(《文匯報》2007年11月8日),但舒蕪先生忽略了,,魯迅所買的周作人的不少書,,并不進入他自己的書賬,只在《魯迅日記》中記著“為廣平買”或“為廣平補買”,,這是很能體現(xiàn)其相當(dāng)復(fù)雜的情感的,。這種情感,并非“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可以取代,。 |
- ·央行下調(diào)存款準(zhǔn)備金率0.5百分點
- ·中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內(nèi)將出臺
- ·溫家寶總理在福建考察時重要講話
- ·前4月閩交通建設(shè)完成投資213億元
- ·母親節(jié)至榕城康乃馨本周最為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