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無疑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給重慶的紅色文化活動潑上這么一瓢涼水,,絲毫沒有貶低紅色文化的意思,而是因為對紅色文化的“器重”,。按理說作為開展紅色文化的倡導者和組織者,,重慶市的各級領導干部應該帶頭踐行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精神,但重慶市仍然有腐敗現象的,。記憶中重慶的紅色文化活動始于2009年,,重慶高院院長錢鋒在2010年全市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說,一些法官8小時外醉生夢死,。而不久前剛剛去職的重慶江津區(qū)委原書記王銀峰,,在任期間更以“衙門”“風水”和“作對”的奇談怪論,引起公眾和輿論的廣泛批評,。不需要拿更多的例子來說明,,相信重慶的法官還有王銀峰,應該也都積極地參與了紅色文化的活動,,但怎么就沒有熏陶出健康,、高雅或者高尚的精神世界?
這樣說不是要否定紅色文化,,只想說明紅色文化不是靈丹妙藥這么一個簡單的道理。紅色文化進監(jiān)所,,應該是創(chuàng)新也是好事情,,相信會對促進在押人員的教育改造,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把在押人員參與紅色文化傳播活動的情況,,作為立功受獎減刑假釋的一個重要依據,,可能有些過頭了。歷史和現實的教訓都反復證明,,期望越高,,往往落差越大。參與紅色文化傳播,,并非思想境界就高了,,就像其他參與紅色文化的官員們,依然也會腐敗一樣。教育改造還得遵循因人施教,、對癥下藥的原則,,在押人員是否立功受獎和減刑假釋,還是要以教育改造的實效來決定,,而不能以是否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播來衡量,。否則,可能被人利用和鉆空子,,不恰當地獲得減刑假釋的機會,,那就非功而是過了。(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