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想讓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外甥女到泉州私立中學讀書,我把妹妹的日常開支列出一張表格,如果讓孩子去泉讀書,,一年要賺到八萬以上。妹妹把表格看了一遍又一遍,,拿起筆,把開支表上關于自己的衣服,、日常費用,、手機費等數(shù)字打折劃掉,關于孩子費用那幾筆,,她劃了又添上,,甚至比我原來列出來的數(shù)字還要高一點。末了,,她嘆口氣,,說,,明知道接下去幾年是年年超支的,也沒辦法啊,。妹妹開一家干洗店,,換季的時候沒衣服干洗,她就買布接裁縫活來做,,或者修補拉練,,剪褲腳什么的,只要能賺錢,,她什么縫紉活都接,,房子,就是用辛勞換來的一張張零錢累積起來,。
在惠安的鄉(xiāng)下,,服裝、鞋業(yè),、包袋是家庭婦女的首選工作,,上半年,服裝生產淡季,,單價偏低,,她們就到包袋廠或者鞋廠做臨時工,她們日夜辛勤地勞動,,一天經常能賺個一百八十塊的,。六月份后,包袋生產季節(jié)淡,,服裝生產旺季到來,,她們又轉回服裝廠,開始加班加點的勞作,,不同工種的調換,使她們的技術更加嫻熟,,也更容易適應任何工種,。生活的坎坷,這些家庭婦女感悟最深,,她們不會計算她們的工作價值,,但是她們知道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哪行工價最高,,她們往哪里發(fā)展,。這些生活在底層的勞動人們,生活的塵土不停地砸落在她們頭上,,她們總是迅速抖落塵土,,把它們踩在腳下,,然后一步步艱難地升上來。
我想到了沙漠中的卷柏,,卷柏會在水分不足的時候把根拔出來,,然后卷成球狀,隨風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扎根,。如果我們把卷柏綁在石頭上,,它不能移動了,那么它只有把根扎得更深,,才能堅強地活下去,。我們這群勤勞樸實的現(xiàn)代家庭作坊的生產主力者,在婚前,,如球狀滾到各個地區(qū)打工,;婚后,就綁在家的柱子上,,深深扎下根,,一心一意地為家奮斗著。她們是圍著鍋爐轉的小婦人,,也是現(xiàn)代私人企業(yè)的核心力量,,收獲,使她們從舊年代婦女木訥呆滯的神情中走出來,。在業(yè)余,,她們會神采飛揚,穿著時尚流行的服飾,,在腳腕上系串腳鏈,,騎著摩托車從繁華的街道駛過,身姿優(yōu)雅曼妙,。
看過這樣一段文字:處在什么位置上,,就在什么位置尋找意義。在農家打工婦女的意識里,,沒有意義的哲理,,只有家。她們是這世間平凡而又平凡的女子,,一心一意為著家,,用雙手詮釋生活。她們沒有過人的智慧,,可是她們卻影響了一個時代,,一個發(fā)展中的閩南工業(yè)時代。(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