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讀梁實秋四卷本《雅舍小品》,。忽一日,雜文家宋志堅寄來新著《難易居札記》(上,、下卷),,這是他的第十七和十八本書了,。于是,我放下《雅舍小品》,,讀老宋的《難易居札記》,。讀過老宋雜文的人知道,他的雜文,,言人所未言,,言人所未敢言,在他那里是“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在讀者這邊卻是“閱之酣暢,不禁擊節(jié)”,。老宋筆敘過,,也有人是不喜歡的,那自然是撞上他的“匕首”和“槍口”,,受其文傷之徒,。老宋說,那是沒辦法的事,,“太直”,、“太認真”都幾十年了,本性“難易”。因而,,書名就選朱以撒為他居所題寫的“難易”兩字,,曰:難易居札記。
我算是老宋雜文的老“粉絲”了,,書中許多雜文,,我已在報刊讀過,并剪貼在本子上,,也有的是從他的博客看到的,。對他的雜文,我這回沒有像先前“一夜之間讀完全書,,此后又斷斷續(xù)續(xù)讀過幾遍”“相見恨晚,,愛不釋手”的。45歲以后,,我老眼看書久了,,便一片矇眬,因此這回只選看老宋許多篇“生活散文”,,如《老煙民自白》、《母親的喪事》(盡管在他的博客讀過兩遍),,以及一些較生活化的雜文,,如《魯迅與孫伏園的“后期疏遠”》、《“北平五講”緣何沒有清華》,、《“毫無個人考慮”的交往》,、《政治文明的刻度》、《反差與銜接》,、《一道多元的方程》等等,。
這種閱讀趣味,或許與人生閱歷和年齡特征有關,,自從為文樹敵惹禍遭殃之后,,我更多的是閱讀些“生活散文”,接納那些茶余飯后日常生活的敘事抒懷,,體味作家心靈呈現(xiàn)的情趣,、情感、情意,,這類散文往往在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審美超越,透出作家對歷史,、人生,、時代、文化的強烈感受,彰顯作家思想,、情感和意趣,,乃至人格的個性,像朱自清先生的許多生活散文,,如《背影》,、《兒女》等名篇,寫日常身邊瑣事,,表現(xiàn)的親情,,既讓人觸摸到名人凡夫在社會變遷、時代遞進,、生活轉換中最真切的情感世界,,又超越了作者一己悲歡,深入到人性恒久的層面,,我不知道別人怎樣,,我是讀其書,特想知其人,,而知其人,,便特想讀其生活散文,因為日常生活更多恒久的沉積,,也更多個人的精神發(fā)現(xiàn),,在中國作家中,無論是魯迅那樣的社會斗士,,還是周作人那樣的傳統(tǒng)名士,,或者林語堂那樣的文化使者,都留下了足以傳世的生活散文名篇,。
老宋的雜文是耐人尋味的,,他的生活散文同樣十分精彩感人!(張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