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出門去,那些穿著休閑裝,、旅游鞋的游人,把我的思緒拉回現(xiàn)代,。然而我知道,,走遠的只是那些古人,,當年的深巷古街、灰墻老舍并沒有隨之而去,。天很亮,,這座古城的一磚一瓦,,依然那么從容地接受一束束日光與目光的檢驗,。據(jù)說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這里就開始建立城池,。一代代的文化積淀,,讓這里遍布古跡。在古城里行走,,我常常被不期而遇的古橋,、古塔、古寺,、古廟勾住腳步,。走進古城中心的那條明清街,走進街西邊的那些老字號店,,那些古玉古銅,,那些古字古畫,那些古書古硯,,那些古陶古瓷,,都在默默地散發(fā)著歷史的味道。古城被歷史浸泡著,,自然,,我們也被歷史浸泡著。
居然還有一座古縣衙,,明代的,。從儀門、六部房到花廳,、贊政亭,,從鑾駕庫、錢糧庫到門子房,、賦役房,,從大堂、二堂到督捕廳,、監(jiān)獄,,封建衙門的建筑格局,,居然能穿越歷史的重重煙云存留至今。衙門里的楹聯(lián),,引得不少游人駐足,。“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治賦有常經(jīng)勿施小恩忘大體,,馭官無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警策之語,,其情殷殷,。“百載煙云歸咫尺,,一暑風雨話滄?!薄懊麍鏊妻臒o同局,吏道如詩有別裁”,,這些古雅的楹聯(lián)似乎告訴我們,,即使置身在陰森冷漠的封建衙門,也有對人生意趣的體味與參悟,?!盎ㄊa晝靜聞鶯語,廳滿春閑有燕泥,?!被◤d里的這副楹聯(lián),描出滿眼春日氣象,,更無一絲官衙氣息,。那座跨街而過的觀風樓,據(jù)說是專為縣衙里的官員了解民情而建的,。遙想當年,,縣衙里的官員會不會經(jīng)常來此察看來往的行人,從他們的臉色,、衣履之間捕捉世道人情的冷暖,,獲取百姓憂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