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福建編年史》記載,《月光光》為福建觀察使常袞所作,,完成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常袞把這首民謠作為啟蒙識字班的教材加以傳誦,。由于《月光光》的內(nèi)容寫得明白易懂,通俗感人,,所以傳唱一千多年歷久不衰,。先是洪塘周圍各村的村民,唱起《月光光》來瑯瑯上口,。后來傳播到福州各地,,男女老少個個倒背如流。
洪塘距福州市區(qū)約六公里,,歷來是福州西郊的一個重要碼頭和集市,。自古從福州到洪塘,要經(jīng)過洪山橋,,更多的人從西門出城,,經(jīng)西門半街、接官亭,、打鐵橋,、鳳凰池、祭酒嶺,、張經(jīng)墓,、洪山橋渡口,再過渡到洪塘,。
唐代以前洪山?jīng)]有橋,,滔滔閩江阻隔了兩岸的交通。當(dāng)?shù)匕傩找^閩江,,必須從洪山東岸渡口乘竹排,過渡到洪山西岸的郭厝里(今閩江大道“觀邸花園”附近)上岸,,然后從郭厝里經(jīng)同逸亭到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