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曾問他的老師孔子,,他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子貢“器也”。子貢又問是什么樣的器,,孔子說是瑚璉,。這段對話,見諸《論語·公冶長篇第五》,。瑚璉是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于是有學者說,孔子認為子貢有執(zhí)政的才能,。那么,,這是夸獎子貢了。
《論語·為政篇第二》中卻有一條:“子曰:‘君子不器,?!币簿褪钦f,君子不能像一件器具,,只有某一特定的用途。既然“君子不器”,,孔子卻說子貢如器,,前后連貫著理解,則是說子貢不是君子了,,看來那句話又不像夸獎,。
子貢如器,他的特長就在言語,,這在《論語·先進篇第十一》中寫得明明白白,。他的擅長言語,并非擅長辯說,,而是擅長游說,,所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利”,,讓人家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意見。在孔子的弟子中,,能為國家建功立業(yè)而且卓有成效如子貢者還真不多,。對此,《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詳細記載,。簡略地說吧,,有一位叫田常的人要在齊國作亂,就想轉移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國危難時刻,,子貢挺身而出,,先至齊后赴晉,中則往返于吳越之間,,無論在齊在晉在吳在越,,均向對方指陳利害,讓人家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的軍隊聽從他的調遣,,如此以四兩撥千斤,,當他返回魯國之時,魯國已經安然無恙,。司馬遷說:“子貢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讀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那段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文字的人,,都會為子貢的游說所折服,他簡直就是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的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