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校大擴張成為經濟的推動引擎之一,,各地高校紛紛拔地而起,,招生規(guī)模也擴大數倍以上,但高校的人才發(fā)展卻沒有跟上節(jié)奏,。理論型人才過剩,,有編制;實用型人才奇缺,,卻因為很難拿到編制,,而使得大部分實用型人才望而卻步。高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就變成了理論有余,、實際動手能力不強的缺陷性人才,。
現在大學生源充足,經費也不緊張,。以一所大學年招5000人來算,,四個年段就是2萬人,每人8000元學費,,一年就是1.6億的學費收入,。加上財政撥款以及學校食堂、超市等的經營,,多花點錢在實用型人才上根本就不是問題,,青島某民辦大學就曾打出百萬招人才的招數,難道一所大學多給幾千塊,,學校就辦不下去嗎,?社會上有很多有著較強的實踐能力人才,只要給予的待遇能跟一般的企業(yè)相差不大,,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加入高校,。完全有可能改變大學教育實用性不強的局面。只要學校不要老想著以沒有編制不給人才應有的待遇,,相信多出來的幾千塊費用在財務走賬上不會存在太多問題。領導來學校視察都有經費請客,,招募實用型人才還不如一頓飯錢嗎,?(王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