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崩瓦解”這個詞,,《中國成語大辭典》的解釋為:“像土倒塌,瓦碎裂,,比喻徹底垮臺?!彼臅C,,無論出自《鬼谷子》《史記》,還是出自《晉書》《宋史》,,大致都是這個意思,。該辭條又說:(土崩瓦解)“亦作瓦解土崩”,也有書證,,是引自《漢書》和《舊唐書》的,。“土崩”與“瓦解”既是同義反復(fù),,“土崩瓦解”與“瓦解土崩”也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其實,“土崩”與“瓦解”并不是一回事,。在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人指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說是“天下之患 ,,在土崩,,不在瓦解”。此人便是西漢前期的無終(今河北薊縣)人徐樂,。
關(guān)于“土崩”,,徐樂是以秦末的陳涉起義為例來闡述的:“陳涉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天下從風(fēng)。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涉之所以為資也,此之謂土崩,?!痹谒磥恚巴帘馈敝巴痢?,原也在“民”而不在“主”,,在“下”而不在“上”,,在“俗”而不在“政”;“土崩”之“崩”,,原也在“民困”“下怨”而“俗亂”,。在此三者之間,又有一個因果鏈,,“民困而主不恤”則生怨,,“下怨而上不知”則俗亂,“俗已亂而政不修”,,則土崩之勢成矣,,只要有人(即使此人“起窮巷,奮棘矜”,,無威無財)振臂一呼,,也就應(yīng)者云集,所謂“天下從風(fēng)”,,致使星火燎原,。秦統(tǒng)治的垮臺,也就在頃刻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