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死亡游戲” 讓青少年珍愛生命
2017-05-11 17:46:4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5月10日,,泉州網警部門接到群眾舉報,,發(fā)現有一個名為“死亡藍鯨”的QQ群定位在泉州。泉州網警立即聯系相關部門進行舉報,,目前該群已被解散,。(5月11日《海峽都市報》) 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王永梅認為,,青少年都有一種尋求刺激的好奇心,然而在成長過程中,,好奇心卻被家長用恐嚇的方式加以限制,,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導致“越恐懼,、越好奇”,。青少年的這個心理特征,被“藍鯨游戲”利用了,。 由此可見,,阻擊“藍鯨游戲”侵害青少年,除了監(jiān)管部門加大網絡清理,、打擊力度外,,家長也需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懂得生命的可貴性,,徹底消除青少年對死亡的獵奇心理。 眾所周知,,孩子愛玩是天性使然,,為何部分孩子對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的“死亡游戲”情有獨鐘呢?這不能簡單歸咎于電影,、電視中暴力情節(jié)的影響,,或對孩子校內外的監(jiān)護不力,其根子在于孩子們缺乏“死亡教育”,。 中國人忌諱談死,,大人對孩子談起死亡話題時,要么閃爍其辭,、有意敷衍,,要么就是構建諸如化蝶高飛、回歸天堂之類的美好童話,。這種教育下,,孩子們對于死亡,,很難有正確、科學的認識,。 在“死亡教育”(國外又稱“生死教育”)上,,不少國家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教育方式,如:美國名為談“死”,,實則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澳大利亞則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日本則針對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自殺事件,,采用相應的教育方式,,倡導“熱愛生命、選擇堅強”,。 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已有的經驗,,借助家中一只小狗、小貓或家庭成員歸西時,,讓孩子接觸“死亡”的概念,,讓孩子感受家人對逝者的哀思。逐步讓“死亡教育”深入人心,,讓孩子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會和國家的未來,。家長、學校,、社會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不能只做孩子完成作業(yè)的監(jiān)督者和禁止上網娛樂的看護者。用適當的“死亡教育”引導孩子們遠離“死亡游戲”,,迫在眉睫,。 |
相關閱讀:
- [ 05-11]死亡不是游戲,保護兒童沒有商量
- [ 05-11]死亡游戲“藍鯨”來襲 我們準備好了嗎
- [ 08-25]少女因詐騙電話死亡,,誰該負責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