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4日起,國家體育場(鳥巢)涌入來自多地成群結隊的“特殊游客”——這個以中老年為主的人群無心游覽,大多聚集一團竊竊私語,不時翻看手機,;他們對陌生人十分警惕,只稱自己是游客,。事實上,這些中老年人是一個詐騙團伙的受害者。那個名為“慈善富民”的詐騙組織,以“解凍民族資產”為由實施詐騙,。4月22日起,北京警方就已通過“平安北京”官方微博辟謠此活動,。此后幾日,公安部門通過各種媒體先后發(fā)布相關辟謠信息,提醒大家不要上當,。 明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所謂的“慈善富民會”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召開20萬人大會、繳納10元錢的胸牌和會議組織費就能領到5萬元,、路費食宿報銷,、資金全部來自已經解凍的海外“民族資產”的說法,簡直荒唐透頂。召開20萬人大會,場地怎么安排?住宿如何安置?解凍的所謂“民族資產”又來自何方?如果每個參加的人都按要求繳納10元的胸牌費,就能領取5萬元,哪來那么多的“民族資產”可以支出?如此疑點重重,、漏洞百出,讓人遺憾的是,這個簡單的騙局卻讓全國各地不少中老年人深信不疑,千里迢迢奔赴北京只圖圓這個“發(fā)財美夢”,甚至一度導致國家體育場(鳥巢)附近賓館爆滿,現場更聚集了眾多類似的“特殊游客”,。 騙局雖然簡單,但滲透手段和洗腦方式較以往有了“升級”。如果按照騙局的特征來對號入座,所謂的“慈善富民”和“解凍民族資產”,廣泛拉人入群就能拿紅包,類似于發(fā)展下線,。換句話說,這其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新型傳銷詐騙,。 與以往傳銷犯罪手段以推銷產品為主的模式不同的是,這次是瞄準特殊對象中老年群體,抓住愛國、民族大業(yè),、慈善公益這些易激發(fā)情感認同的字眼做宣傳,并依賴微信群等及時通信工具為載體,。這不僅易于被接受,高回報的誘惑也更讓人狂亂,而微信等通信工具自身的隱蔽性、高輻射性,、傳播簡單靈活易溝通聯絡性等,也更讓這場騙局擴散快,、影響大,、輻射廣、誘惑性強,。而中老年群體成為主要受騙對象的原因在于,部分人屬于“空巢老人”,、身邊缺乏溝通對象渴望交流交往。這些騙子也正是充分利用了中老年群體的心理,、生理,、經濟特征。 面對“鳥巢騙局”以及類似的瞄準中老年群體的各類騙局,如果僅僅是傳統(tǒng)的打擊治理,、宣傳教育等,可能難以奏效,。尤其是在利用微信等現代通信工具進行洗腦的情形下,傳統(tǒng)方式預防和制止“鳥巢騙局”效果并不明顯,有些中老年人對防騙干預的好心不予認同,而對騙局卻深信不疑。 因而,面對“鳥巢騙局”等瞄準中老年群體的詐騙新玩法,現實中還需要“防騙升級版”來干預,。首先,公安部門應及時根據中老年騙局的特征,開展有針對性而不是單一防騙宣傳教育,比如教育引導社會關愛呵護中老年群體,提醒警示年輕人多和父母長輩溝通,消除溝通障礙和親情交流空白,同時也可以開展各種針對中老年群體的公益健康講座,、中老年公共交際交流活動等,避免中老年群體因情感和心理孤寂而被誘騙。 其次,各職能部門應樹立警覺意識,抓住社會上“中老年騙局”肆虐的現實,利用網絡,、電視,、傳統(tǒng)媒介、手機等開展防騙尤其打擊傳銷等專題教育,將騙術特征,、傳銷伎倆及時進行公開,引導全社會都對類似騙局保持警醒,而不是被動的事后預防,。 更關鍵的是,應該結合目前類似的“鳥巢騙局”利用互聯網、微信群,、手機QQ等載體進行行騙的現實,將防騙預防進行專業(yè)升級,比如,落實新興媒介防騙公共責任,要求所有大型互聯網公司把預防詐騙等違法犯罪當作一項監(jiān)督管理責任,對于利用微信群,、朋友圈、QQ群,、手機客戶端等發(fā)送虛假詐騙信息進行監(jiān)管,并對發(fā)布者依法進行追責處理,將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等部門進行處理,。 |
相關閱讀:
- [ 04-26]騙術翻新,解圍網絡騙局還需溯源治理
- [ 04-19]為什么電視購物騙局上當者總是老人,?
- [ 03-21]保健品“會銷”騙局何時解局,?
- [ 03-20]把“會銷”騙局關進監(jiān)管的籠子
- [ 03-17]“賞櫻騙局”游客并非完全無辜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