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購房政策近日又出新規(guī),對離婚一年內的貸款人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于離婚一年以內的房貸申請人,無論商貸還是公積金貸款,均按“二套房”貸款政策執(zhí)行。這一政策被認為是針對買房“假離婚”的一記大招,。 在“邊漲邊限,、邊限邊漲”的房市博弈怪圈中,高不可及的房價愈益成為眾多城市居民心頭沉重的痛,。然而,穩(wěn)定房價政策卻使婚姻受傷。從“認房又認貸”到“以家庭為單位”限購,婚姻突然成了購房的障礙,又突然成了“致富”的工具,。以買房或者節(jié)省稅費為目的的“假離婚”已成為不少城市居民公開的隱痛,客觀上推高了離婚率,;報道說一位有上海戶口的房產中介小伙,已經與客戶結過4次婚,其中包括一位70歲的老太太,一結一離,每次都有6到8萬的報酬。最新的一個微信段子是,一位京籍已婚女士想把房產贈送給弟弟一家,咨詢怎么節(jié)省費用,。律師給出的建議,通過其丈夫,、弟弟與弟媳三人之間排列組合般的六次離婚、結婚,可以節(jié)省各種稅費87萬元,。 姑且不論故事是真實還是虛構,但婚姻成為利益算計的精確籌碼,切切實實成為中國式房產故事的真實情節(jié),。不僅如此,為了上崗就業(yè)、拆遷補償,、子女上學,、戶籍落戶甚至計劃生育,有些家庭的婚姻好像早已褪去溫情脈脈的面紗,成為利益工具箱中的稱手利刃?;橐龀蔀榛I碼,無論如何都令人唏噓,。但確實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是怎么冷漠地把家庭倫理置于如此尷尬境地的?我們又是如何將社會道德逼到如此絕境的?這也是對這個時代的大拷問。 在收窄供應,、尚未開征房地產稅等結構性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以家庭為單位限購限貸,在交易環(huán)節(jié)征收稅費,抑制消費,也許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正如十幾年前,有的國企在工作崗位有限的情況下,每個家庭只能安排一個人上崗,導致職工離婚潮的出現。其他如計劃生育,、拆遷補償等,也都以家庭為單位或者跟家庭有關,。但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這些政策所存在的漏洞,都對婚姻和家庭造成了沖擊。為了謀取正當或者不正當的利益,離婚成為工具和手段,。有的得到了利益,重新復婚,;而有的卻弄假成真,家庭破裂,雞飛蛋打,。但破鏡重圓的復婚是否已有裂痕?破裂的家庭讓當事人身心俱疲,是否增加了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wěn)定?這都是值得嚴肅思考的問題,。 婚姻一直是重要但卻精致易碎的社會設置。在傳統社會,個人被有機地鑲嵌在村落,、家族或者宗教以至于國家等共同體之中,人類存在的意義必須置于整個宇宙,、自然、社會,、家族等框架之中才能得以理解和體現,。而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則是一個“脫嵌”的過程,人們不斷地從共同體中分離出來,村落不斷消失,家族幾近崩潰。盡管家庭的瓦解也已前所未有地便利,婚姻和家庭已經是這個不斷“脫嵌”的現代性過程中所剩不多的遺存了,。 《禮記·昏義》說:“婚禮者,將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婚姻和家庭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組建最為基本的社會單元,?;橐鰧⒐铝懔愕膫€人組成溫暖的家庭,是使一個人成為社會成員的重要步驟,。兩個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生兒育女,、共享天倫,人生因而圓滿,人格因而完善,人性因而美好,社會因而有序,國家因而安康,人類因而持續(xù)。人類所有的道德倫理,從根子上講,都可以溯源到家庭上,。從家庭孵養(yǎng)出社會,從家庭滋養(yǎng)出道德,。所以,哪怕再后現代的國家,都將婚姻和家庭當作國之大事。而事實上,研究也已經證明,家庭穩(wěn)定與社會秩序和降低犯罪率之間,有著密切的正向關系,。 因此,在當前社會越來越原子化和碎片化,、人類親密共同體越來越稀缺的現代性環(huán)境中,珍惜家庭,呵護以家庭為基礎的一整套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就成為國家立法和公共政策的重要德性之維,。一方面,“法律不破家室”,公共政策與立法不能沖擊婚姻家庭與倫理道德,應維護社會成員觀念秩序與心靈秩序的穩(wěn)定,;另一方面,立法還要小心呵護家庭婚姻和倫理道德,在個稅征收、社會保障,、福利安排,、基層治理等方面,以家庭為單位,從正面促進婚姻家庭的穩(wěn)定和諧,維護社會主流價值觀。讓維護家庭倫理成為公共政策的德性考量,這不僅僅是出于對古典的懷舊,更是對幸福未來的希冀,。 |
相關閱讀:
- [ 03-01]婚姻法解釋第“24條”,關鍵在準確適用
- [ 02-28]“王寶強推動婚姻法進步”的調侃背后
- [ 02-23]婚姻法“二十四條”亟待完善
- [ 12-28]如何規(guī)避“婚姻法二十四條”債務陷阱
- [ 11-16]婚姻關系是個筐,,任何債務往里裝?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