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穿進口鞋”逾越公私邊界的“以堵代疏”
2017-03-01 17:19:0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前不久,,福建晉江市子江中學的一則通知截圖在某論壇上走紅,。這則面向某年級學生家長的微信群通知稱,近期校園中攀比之風漸長,,“學生不比學習卻比鞋子”,,甚至有學生要求家長購買昂貴的進口鞋。為了防止攀比行為蔓延,,弘揚勤儉節(jié)約美德,,該通知要求該年級的學生不得穿進口鞋進入校園。(3月1日 澎湃新聞) 伴隨著市場化,、商品化進程,,人們情感表達的手段越來越單一化;對孩子消費欲望的滿足,,已經成為許多家長慣常的情感表達手段,。為了激勵孩子,,為了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心,,一些家長通常對孩子很大方、很舍得,?!敖┻M口鞋”對家長們缺乏強烈的、普遍的,、持久的行為感召力與約束力,,即使能夠在短期內奏效,也并非長久之道,。 在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的今天,不同的人們對于同樣的行動目標通常存在著價值認知上的分歧與差異,,對同樣的規(guī)范的需求也具有不平衡性,。“禁穿進口鞋”對于家境困難的同學來說沒有什么實質的影響,對于那些家境優(yōu)渥,、深受消費主義影響的家庭來說,,卻是對私人空間的侵犯。 在消費觀念多元化,、消費能力差異化的當下,,“一刀切”顯然缺乏“準頭”。 “禁穿進口鞋”盡管初衷良善,,卻由于方法生硬,、冰冷,觸碰了家長和學生關于權利與尊嚴的敏感神經,,難免會事與愿違,。“學生不比學習卻比鞋子”,,扭曲的價值認同,,確實需要糾偏??墒?,教育和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追求,卻不能逾越公私邊界,,不能停留于“以堵代疏”,。 學生穿進口鞋并沒有“原罪”,那種自說自話的“我是為你好”,,往往會遭受越來越多的不認同乃至抵觸,、對抗。說到底,,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而是應該在權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礎上界定清晰的權責邊界,,彼此尊重,、換位思考。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