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日”的意義在于倡導
2016-02-23 10:13:4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2016年是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廣東21日舉行首個“二孩家庭日”,呼吁保障女性就業(yè)權,,增加對托幼,、兒科等領域的公共投入,創(chuàng)造適宜“二孩”成長的社會條件,。同時,,主辦方還倡議每年的“2.22”成為中國內地的“二孩日”。(2月22日中國新聞網) 自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各方呼吁較高,,特別是社會輿論對于“要如何保障生得起二孩”的討論聲一波高過一波。二孩的放開,,的確還需要各方面政策扶上馬,,比如二孩產假,、福利、生育,、托兒等等,,畢竟歷經幾十年的獨孩社會,很難一下子面對二孩的開放,,很多的公共設施及配套政策也無法一步到位,,這是個現實性問題。 但是,,面對生二孩困境,,僅靠大聲疾呼有用嗎?肯定沒有用,,也不可過度放大“生二孩難”的問題,,畢竟,國家政策的出臺,,并不是單一頭腦發(fā)熱,,而是經過充分調研,符合國情的前提下進行的,,政策的出臺,,各項配套政策的跟上,需要一個時間段,,但這并不意味著會滯后,,會嚴重阻礙政策的實行。如果國家連這點都想不到,,那么政策的出臺就是失策,,又何來的推進? 我們應當看到,,在國家放開“二孩”政策的同時,,各地已經陸續(xù)出臺了相關措施,包括加大兒科醫(yī)生的招生比例,,包括加大幼兒園的投建工作,,包括出臺二孩母親的產假、護理假等等,。這需要一個觀念轉變的時間段,,更需要各地配套措施的積極跟進,但并不意味著政策出臺后,,各地會脫節(jié)執(zhí)行,,這點從目前全國各地計生措施的跟進及地方政府措施的配套改觀可以看到,。 盲目的放大“生二孩難”是不和諧的聲音,,更不利于“二孩”政策的落實,。廣東21日舉行首個“二孩家庭日”,呼吁保障女性就業(yè)權,,增加對托幼,、兒科等領域的公共投入,創(chuàng)造適宜“二孩”成長的社會條件,,這有一定的倡導意義,,但遇事兒就搞個“某某日”,表面看上去能夠有效聚集對女性,、二孩家庭的關注,,實則于事無補,并不能真正解決好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生二孩難的問題,。 無論是獨孩,,還是二孩,這都需要一個過程,,國家政策的出臺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和科學道理,,而生與不生,除了國家相關配套措施的跟上外,,關鍵還在于家庭的客觀因素,,比如經濟條件、父母觀念等等,,并不是說國家放開二孩政策就一定要鼓勵每個家庭去生育二孩,,還得由具體家庭的條件和觀念來支撐。 多些倡導,、多些呼吁,,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二孩家庭解決好現實問題,但盲目放大“生二孩難”問題,,就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畢竟,我們應當看到獨孩也好,、二孩也罷,,國家給予政策,并不意味著強制性,,生與不生,,還得取決于家庭個體的因素和整個社會經濟水平。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