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近來頗不平靜,。繼湖南耒陽文聯主席熊艾春日前被曝作詩遭批竟怒砸網站辦公室之后,,前日又有《法制晚報》報道,,陜西省作協副主席吳克敬再次被曝負面消息——其公開發(fā)表的作品《戶縣賦》涉嫌抄襲陜西戶縣作協副主席李景寧的詩賦。對此,吳克敬回應媒體記者時否認自己有抄襲行為,稱作品系根據戶縣縣志所整理,,“縣上就這幾件事,所以詩會存在雷同的地方”,。 按照吳克敬的這一說法,自己不過是根據縣志材料整理而已,,可發(fā)表時為何不注明“整理”二字呢,?其說顯然難以為自己打圓場,。熊艾春連“砸”字都要別人教他寫,題寫個9字條子“熊艾春怒砸社區(qū)電腦”居然寫錯兩字,,除去名字,,等于6個字中寫錯兩個,差錯率高達33%,;而吳克敬發(fā)表的《戶縣賦》,,全文205字竟有192字與人雷同,克隆率超過93%,。如果說當事人被抓了這樣的“現行”還能臉不紅心不跳地為自己找借口,、打圓場,那么任何白字先生,、文抄公都會理直氣壯了,。 當然,文壇中的這些事兒之所以能成為新聞,,恰好說明它們屬于不常見事件,,因此不能就此便斷言中國文學界尤其詩壇已完全變得烏煙瘴氣。前幾年詩壇還冒出過什么“梨花體”,、“羊羔體”,、“忠秧體”,公眾一看便知不過是些逗人開心的文字,,能否稱得上詩都很難說,,本來只能當做茶余飯后的笑談。然而,,這些“詩歌”卻常常出人意料地往“魯迅文學獎”身上蹭,,白字先生還當了縣級市文聯主席,,文抄公竟與省級作協副主席畫等號,,這些本來八竿子打不到邊的事一多起來,人們便有理由發(fā)問:當今的文壇,,到底怎么了,? 把這類帶有“娛樂”性質的文壇糗事聯系起來,隱約可窺見出一種文壇的病象,,即缺乏營養(yǎng)的快餐文化盛行,。先前遭到公眾揶揄的“羊羔體”等詩作,以及熊艾春以“啊呀”為特色的“代表作”,,都是博人哄笑綽綽有余,,文學營養(yǎng)嚴重不足,但好歹還算個人原創(chuàng),,至少可看到作者的腦子有轉動的痕跡,;而克隆率超過93%的《戶縣賦》,,則索性連腦筋都懶得動,幾乎全靠復制了,。就是其復制的原文《戶縣賦》,,本身也談不上什么精品力作,卻依然獲得抄襲者“青睞”,。這讓人想起一個笑話:某地舉行成人高考,,槍手傳進答案,其中有的問答題來不及做便注明“此題自做”,,結果眾考生抄襲時,,竟有不少將“此題自做”四字也原封不動照抄了上去。 原創(chuàng)蒼白乏力,、抄襲悄悄吃香的現象,,其實也折射出這個時代的通病。隨著科技尤其是互聯網的發(fā)展,,人們做很多事情都靠復制,、模仿,工作比過去更省力,,而人的創(chuàng)造力卻隨著這種節(jié)奏的加快而慢慢退化,,快餐式的工作、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在蔓延,,浮躁成了不少人的通病,。 創(chuàng)造力是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一切開拓性工作的靈魂。文壇要想發(fā)掘出足夠的創(chuàng)造力,,少些笑料而多些足以傳世的精品力作,,就必須建立正向的選拔、淘汰機制,,讓付出勞動的原創(chuàng)作者多多嘗到甜頭,,讓只圖“省力”的搞怪、抄襲無路可走,,從而促使作者沉下身心,,深入社會,在人民大眾中尋求源頭活水,,在生活錘煉中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而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要得到彰顯,同樣需要一種獎勵或鼓勵“原創(chuàng)”的機制與風氣,。只有創(chuàng)造出的精品多了,,人們的欣賞力和鑒別力才會普遍提高,起到無形的監(jiān)督作用,,白字先生,、文抄公們自然浮不上來,。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