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幫里還藏著多少“蘇乞兒”,?
2015-06-12 08:53:32?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來自民權縣的103歲老人耿生茂在鄭州乞討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然而,,民權當地民政部門的回復卻讓劇情發(fā)生反轉,,自稱沒有親人的耿生茂育有三子兩女均健在,,且和其生活在一起的三兒子有兩所樓房。三兒子新蓋的兩層樓,,全靠老人乞討修建,。(6月11日《鄭州晚報》) 乞討亂象已然紛紛了。有犯罪集團打殘孩子去乞討,;有犯罪分子冒充乞丐躲法律,;有衣食無憂的人占山為王搶地盤。在真真假假之中,,在亂花飄飛之中,,受到傷害的不僅是愛心,還有真正的乞討者,。為了治理這種乞討亂象,,各地甚至想出了很多招數。從正規(guī)的招數來看,,有限制區(qū)域的,,有限制人數的,,有罰款處罰的,。從邪路的招數來看,有驅趕打罵的,,有運到郊區(qū)的,,有扔到荒山的。招數或正或邪,,其結果卻都是很尷尬的,,亂象沒有解決,甚至丐幫大會在廣西一年一年的熱鬧上演著,。 丐幫的亂象,,讓我想到了蘇乞兒,這家伙可謂是丐幫里的明星,,也為丐幫贏得了不少的面子,。問題是,,蘇乞兒真的能算是乞丐嗎?有資料顯示,,其實蘇乞兒并非無依無靠的乞丐,,他曾經是富貴之人,是有名的拳師,。他成為乞丐不是因為真的很窮,,而是為了躲避追殺。這樣看來,,大名鼎鼎的蘇乞兒,,其實還算不上是什么真正的乞丐,他只是一個懷有某種目的的假乞丐,。 而到了眼下的這個時代,,乞丐里有了更多假乞丐。具體來說,,有這樣幾種類型:一是被人強迫利用的,;二是躲避法律嚴懲的,三是好逸惡勞騙錢的,。當乞丐里有這么多本不是乞丐的“蘇乞兒”的時候,,傷害的是愛心,傷害的是真正的衣食無著的真乞丐,。正如這個103歲的乞討老人,,他能算是假乞丐,他有孩子可以贍養(yǎng),,他還有政府的救助資金,,依靠這些安度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有一個話題,,我們總是不愿意涉及:乞丐行乞始終是“潛規(guī)則”,,雖然允許存在,卻不愿意大大方方,,這也是導致亂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國家是乞討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他們對于乞丐是有管理的,,必須持證乞討,。 這種辦法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對于乞討人員需要驗明正身,,確實無依無靠的要頒發(fā)證件,,而有能力生存的要安排就業(yè)崗位,對于騙子則需要堅決驅逐出乞討隊伍,。而且,,對于乞討也要有年齡限制,,15歲以下的,60歲以上的,,就要堅決不能容許,。該救助的救助,該幫助的幫助,。而對于類似103歲有兒有女的乞討者則需要嚴厲追責他們兒女沒有盡到贍養(yǎng)義務的法律責任,。 丐幫里還藏著多少“蘇乞兒”?破解乞討亂象不如嘗試“持證上崗”,。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