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扎堆漲價,是抽刀斷水之舉
2014-09-19 10:59:28? ?來源:人民網(wǎng)-觀點頻道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眼下,,優(yōu)美的風景都是明碼標價的,,而且這價碼比房價的漲速還快,,越來越難以親近了,。國慶黃金周在即,,多家知名景區(qū)又開始摩拳擦掌,,宣布上調門票價格,國內5A級景區(qū)平均票價已超百元,。結果還是和從前幾輪門票漲價一樣,,民間一片怨聲,專家也忙著條分縷析地期期以為不可,,但這漲價已成定局,,任你臧否,其奈我何,? 也有景點喊冤,,說我漲價也是為了限制游客,所得也是為了修繕文物,、改善服務,。然而,整體性地看待中國文物及旅游景點這十年來的門票上漲,,游客的郁悶是有道理的,。按理,一般商品漲價,,其技術含量,、服務水準和用戶體驗總會跟著水漲船高的吧?而景區(qū)的漲價則不然,,且服務質量及游客體驗還常常與價格成反比,。而且,舉國景點的慣性思維幾乎是十年一貫制:一提到“保護文物”與“限制游客”,,只有“門票漲價”這一條路徑,。 其實,很多風景與文物,,特別是各地趨之若鶩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本來就應是全人類共享的文化與歷史資源,不管用什么理由,,它都不能成為一小部分人的專屬資源,。門票價格高得離譜,勢必把相當大一部分低收入百姓拒之門外,,這就嚴重違反了社會公平原則,。在社會主義中國,公平原則,,是應該置于眾多矛盾之上,、需要優(yōu)先遵守的原則之一。只沖這一點,,景點門票高得離譜,,就難以服眾。 再有,,景點為什么總是拿“保護”當漲價的擋箭牌呢,?漲價,看似是市場力量無孔不入的結果,說穿了卻掩蓋了管理部門的懶政與不作為,。漲價最容易操作,,首先不必費盡心機在體制創(chuàng)新、服務改善和操作手段變革上下功夫,,只需重印幾張門票便了,;第二是利之所誘,畢竟收進的是真金白銀,,可以用于“保護”,,也可以用于其它。一些人還總喜歡提到“國際慣例”,,與西方的門票定價相比,,不但故意忽略了收入的極大落差,更“忘記”提及人家擴大文物資源享受范圍的種種不懈努力:在門票上,,往往對55歲以上及25歲以下人群,,都有很大優(yōu)惠甚至免費參觀的規(guī)定;免費提供大中小學生歷史課程的參觀甚至授課場所,;免費發(fā)放各種印制精美的參觀指南及歷史背景介紹——在咱們這兒,,這些往往也是要錙銖必較地收費的。 拿著“保護”的大帽子漲價,,開的“小差”可謂多矣:擴大了文化資源占有方面的社會不公,;掩蓋了有關部門工作的粗糙草率;獲得了巨大的隱性收入,;以難關暫渡,,拖延了體制改革的最好時機;減輕了政府部門本該承擔的文物保護責任,;使文物保護財政預算的捉襟見肘一再被淡忘被縱容…… 慣性的“收費”,、“提價”思維,其實不光在文物部門,,我們在更廣泛的社會領域,、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方面曾經(jīng)一再遭遇。電價,、水價,、醫(yī)藥費、教育費,、交通費等等,,幾乎總是以提價來包醫(yī)百病。提價的輕率,,引發(fā)的是有關部門默認著行政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相關改革一再滯后,,政府責任逐步減弱,以及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提價,,恰恰是抽刀斷水水更流,,將使社會矛盾和沖突不斷積聚,使體制性弊端之癰侵向肌體深處,。 什么時候,,景點管理的這把刀,不是都斬在游客的腰包上,,而是用壯士斷腕之勇,革自己的命,,用重建科學管理體制來改善服務,,建立公眾監(jiān)督之下的、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換來舒爽的游客體驗呢,? |
相關閱讀:
- [ 09-19]國內多家知名景區(qū)上調票價 你家門口景點漲價沒?
- [ 09-09]造訪瑞士少女峰亞洲客人明顯增加 新景點將開放
- [ 08-22]小平故里廣安旅游熱 故居成熱門景點
- [ 08-18]村民免費景點收過路費日掙數(shù)千 當?shù)胤Q沒人允許
- [ 08-14]法一戰(zhàn)烈士紀念雕塑被盜 近期多處紀念景點失竊
- [ 08-11]意大利活躍火山成景點 游客欣賞美景忘危險(圖)
- [ 08-06]噴涂西湖景點嫌犯疑有精神病 自稱曾兩次接受治療
- [ 08-06]蘇小小墓等西湖多處景點被噴漆 嫌疑人已被抓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