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有中央級媒體刊發(fā)報道,,頌揚安徽鳳陽縣數十年沒有搬遷辦公場所,,把錢“花”在了民生上。近日有媒體調查發(fā)現,,在上述報道的8個月前,,鳳陽縣就已經在破土動工興建新辦公樓群。當地官員表示,,此次報道并非有意策劃,,而是一次意外。(8月5日《東方早報》)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地夸了半天,,結果卻是一廂情愿的誤會一場。安徽鳳陽蜚聲海外,,在于歷史上多做少說的“大包干”實踐,;不過,眼下這場“意外”的真相,,似乎只說沒做,,讓人百味雜陳。 2009年12月4日,,媒體刊發(fā)了《安徽鳳陽:縣委大院有點“破” 最新辦公樓15年前修建》,、《鳳陽節(jié)儉辦公重民生 縣政府辦公樓一用就是30年》兩篇報道。褒揚該縣艱苦奮斗的精神卻一直沒有丟失,、淡忘,,數十年沒有搬遷辦公場所,報道稱鳳陽縣專注聽民聲,、踏實做民生,,把開源節(jié)流省下來的錢“大手大腳”地用在民生工程上,解決群眾“生活難,、上學難,、看病難、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病有所醫(yī)”等民生問題。一時間,,鳳陽獲得如潮好評,。此后,但凡貧困縣建豪華衙門的故事被曝光,論者也喜歡拿鳳陽的例子來“照鏡子”,。 遺憾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鳳陽的“破樓辦公”,,不過是旁觀者一廂情愿的抒情罷了。真相如下呈現:安徽省發(fā)改委2008年3月21日印發(fā)的《發(fā)改委投資函(2008)187號》文件中提到,,鳳陽縣政府大樓項目在2007年進行上報,,2008年3月20日獲批。地方官員稱,,鳳陽政府大樓工程在2009年3月3日公開發(fā)布了招標公告,,并在同年3月26日開工建設,2011年8月26日竣工,,總造價4856.36萬元,,資金來源是政府財政收入,大樓的建筑面積有18918平米,,但使用面積僅有7000平米不到,。細究下來,所謂的“典型”,,不談百孔千瘡,,起碼也是難以經得起推敲。 這里當然有兩個問題:一是媒體報道失實,,淺嘗輒止就見風是雨,,終于被現實所歸謬,那么,,這種“典型文章”經過了怎樣的程序正義,?二是地方部門樂享其“謬”,既然不是鳳陽縣策劃的宣傳報道,,那么,,當時為什么沒有將縣里已經在修建新行政中心的實情告訴媒體記者?為什么舉國點贊之后,,也不見地方部門基于實情去“勘誤”求真,? 明明是個人造美女,卻被意外贊頌為“清水出芙蓉”,,當事人施施然笑納了各種溢美之詞,。一旦真相大白,起碼也是尷尬難耐,,何況,,這誤會關涉權力清譽,?地方官員竟然如此解釋,說修建新政府大樓和宣揚老政府大樓,,這兩件事情其實“并不矛盾”。這話約等于說,,胡吃海喝和節(jié)食減肥,,其實也是一回事情。 如今,,傳說中的那座位于老縣城府西路的原政府大院,,已經變成了“鳳陽商貿城二期”的工地。贊揚聲還未走遠,,“簡樸牌坊”已經轟然倒下,,新樓一樣氣宇軒昂,和貧困縣的那些奢華辦公場所看似無甚兩樣,。有必要追問的還是三個問題:地方政府的此般行徑,,知錯不改,算不算欺世盜名,?新樓美倫美奐,,預算支出與辦公標準合乎正義邏輯嗎?面對謬贊臉不紅心不跳,,這是怎樣一種慣性心理使然,? 最怕有些“誤會”,勾兌成了扎實的政績,,而民生在概念偷換的“移魂大法”中,,還有幾多盡心盡力的能量與作為? |
相關閱讀:
- [ 07-28]新建違規(guī)辦公樓“閑置”后該怎么辦
- [ 07-24]豪華辦公樓七年不掛牌,,誰在縱容
- [ 06-10]政府辦公樓,,咋成“麥田守望者”?
- [ 05-15]“博物館”辦公樓展示“官場豪樓建設丑態(tài)”
- [ 05-09]一個國家貧困縣兩處奢華辦公樓,?
- [ 05-05]政府辦公樓不妨爭做另一種“地標”
- [ 04-09]豪華政府辦公樓究竟是誰的面子
- [ 02-10]搬進又搬出超標辦公樓折騰的是理念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