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價值體系嚴重荒漠化
2014-06-24 15:26:32? ?來源:人民網-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最近十多年,農村出現(xiàn)嚴重的價值失落,。筆者在農村調查中,,聽到和看到各種令人痛心的現(xiàn)象,諸如留守老人和兒童遭遇性侵,,喪事上跳脫衣舞,,非正常死亡的老人增多,地下六合彩泛濫,,等等,,都表明,農村價值失落已很嚴重了。 農村價值失落,,甚至由此帶來農村道德潰敗,,原因很復雜。首先是農村人口的大規(guī)模流動,,及因此農村人財物的流出,。一個穩(wěn)定的系統(tǒng)應是能量輸入與輸出大致平衡的系統(tǒng)。人財物的流失,,使之前相對穩(wěn)定的農村系統(tǒng)難以保持持續(xù),。也正是農村人口大規(guī)模流動,村莊邊界開放,,農村共同體瓦解,,維系傳統(tǒng)村莊社會和價值秩序的基本規(guī)范解體。 更根本的問題則是,,構成農民生存原動力的本體性價值受到沖擊,。中國歷來缺乏西方那樣的宗教信仰,中國人將生命意義安置在此岸,。因為積極入世,,中國人特別重視現(xiàn)實生活,為做到超越,,中國人必須要尋找賦予現(xiàn)實生活意義的一套價值系統(tǒng),。對于儒家傳統(tǒng)知識分子來說,這套系統(tǒng)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傳宗接代”。通過傳宗接代,,個體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子子孫孫向下傳遞的無限事業(yè)中,,產生永恒意義。農民這種傳統(tǒng)價值與現(xiàn)代社會中個人奮斗,、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并不相容,,正被作為愚昧落后觀念被遺棄。舊的安身立命的價值失去了,,新的現(xiàn)代價值未確立,,構成生命意義和終極關懷的價值缺位,農民難以完成有限生命與無限意義之間的轉換,。 離開對生命高貴價值的追求,,中國人積極入世的傳統(tǒng)就轉變成為對物質生活的高度關注,中國人就變得俗不可耐,。當前中國人的“物質性”在城市表現(xiàn)為,,中層階級價值觀的興起,,即在廣告和時尚帶動下通過消費行為獲得主觀體驗的生活方式。這種價值觀傳向農村,,立刻被農民所接收,,并引起較城市更嚴重的負面后果。現(xiàn)實中,,很少有農民能變成中產階級,,中國農村不能為大多數農民提供實現(xiàn)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經濟基礎。 由于農民不具有從容消費的能力,,這種中產階級價值觀便以“變態(tài)”形式實現(xiàn),。比如,當前農村中“笑貧不笑娼”的現(xiàn)象已很普遍,,不少農民認為,,無論錢的來路如何,只要能在村里蓋樓房就是有本事,。在農村熟人社會的語境中,,農民的“物質”追求還因社會競爭而加劇,比如農村喪葬跳脫衣舞的現(xiàn)象,,我就在農村調研中多次見過,,農民將為父母所操辦的喪葬儀式變成自己參與村莊競爭、獲得面子和被他人承認的手段,,拋棄“慎終追遠”的精神內涵,。一旦構成安身立命基礎的本體性價值缺位,個人奮斗的深沉動力喪失,,農民的行為就會如脫韁野馬失去約束,,由此在農村出現(xiàn)各種極端的不可理喻事情。 這種以物質消費為內容的生活方式,,在農村中只有少數富裕階層才能實現(xiàn),。絕大多數農民尤其是貧弱階層,自然尋求另外一套價值觀,。宗教許諾虛幻的彼岸幸福,以填補當下的價值虛無,。因此我們看到,,與傳統(tǒng)價值失落相伴的是,各種原教旨色彩的地下教會及其變種邪教組織,,在農村大范圍傳播,。農村價值荒漠化產生出宗教擴張的土壤。 農村價值失落已造成很多嚴重社會問題,,國家進行農村建設時,,不僅要關心農民的經濟收入,,更要關注農民的精神生活。通過文化建設,,重塑健康,、適合農民需求的有主體性的農村價值體系,刻不容緩,! ▲(作者是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
相關閱讀:
- [ 06-24]“空巢老人遭性侵”警示重塑農村安防
- [ 06-24]夏邑性侵老人案背后的農村發(fā)展之殤
- [ 06-24]“性侵空巢老人”警示反哺農村治安的迫切
- [ 06-24]“空巢老人遭性侵”警示重塑農村安防
- [ 06-13]補齊農村校園安全保衛(wèi)工作短板迫在眉睫
- [ 06-03]防止校園性侵重點在邊遠農村
- [ 05-23]切忌“新農村”淪為地方政績工程
- [ 05-22]“快遞下鄉(xiāng)”為農村網購提速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