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盤點發(fā)現(xiàn),,各類珍奇古玩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貪官的受賄清單,。這類“雅賄”收受途徑隱蔽,、變現(xiàn)手法多樣、出事易于推責,。一位建筑商為拿到項目,將特產石頭送給官員,再以辦展覽名義借出,,并聲稱有人花50萬元買走,建筑商把這種手法稱作“合理變現(xiàn)”,。(蘭州晨報 2014年1月20日) 看電視,、看書,玉不離手,;每逢周末把喜歡的玉石玉器鋪開,,一件件欣賞;每隔兩周,,給精品玉器逐一打蠟,、上油……據日前中紀委披露的安徽原副省長倪發(fā)科違紀違法案情,其貌似“玉癡”,還常約上幾個玉石玩家,,一起賞玉,、“斗玉”。 但就是這種看似正常的雅好交流,,成為倪發(fā)科受賄的隱秘通道,。雖然名為“雅好”、“文化”,、“收藏”,,但貪官們其實對“雅贈”的價值心知肚明。 “雅賄”的歷史由來已久,,到了明代,,雅賄發(fā)揮到了極致。因為明代書畫是可以充當俸銀的,,既然可以充當俸銀,,自然也可以充當禮金。于是,,書畫成為交際上官的利器,,雅賄蔚然成風。近年查處的各類貪官,,大多有這樣那樣的“小愛好”,,從玉石到瓷器,從字畫到古董,,各類珍奇古玩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他們的受賄清單里,。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受賄總額近八成為玉石,其中一次收受的和田玉就價值350萬元,;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收受字畫,、玉石等物品近200件,價值1300余萬元,。 貪官們之所以對‘雅賄’情有獨鐘,,理由有三:一是烘托自己的身份和興趣不俗;二是深知文物升值潛力巨大,;三是為了擺脫受賄之嫌,。在近年來發(fā)生的雅賄案例中,不少官員一開始甚至不承認自己的行為屬于貪腐,,宣稱只是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而已,,與同道人之間的正常人情往來。官員的“雅好”,,不管是真雅還是借此斂財,,都給賄賂者大開方便之門,,正如一些行賄者所說:不怕官員不愛錢,就怕官員沒愛好,。雅號的背后,,其實就是一場私人定制式的腐敗,最終呈現(xiàn)出權錢交易的本質,。 遏制越演越烈的“雅賄”,, 同時讓每一位領導干部警惕“雅好”之害、堅守底線,,反腐力度還要更深入,。加強依法監(jiān)督,及時發(fā)現(xiàn)貪腐行為的端倪,,從規(guī)范權力的角度努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讓這些高雅面紗偽裝的權錢交易無法藏匿,。 |
相關閱讀:
- [ 01-19]直擊貪官雅賄現(xiàn)象 珍奇古玩背后是赤裸裸權錢勾兌
- [ 01-10]官員“雅賄”背后制度之漏:取證估值面臨多重難題
- [ 01-08]警惕“雅賄”讓官員貪腐遁形
- [ 03-04]何炳欽代表:別用“雅賄”給景德鎮(zhèn)陶瓷貼標簽
- [ 02-27]反腐消除“雅賄”必須“打七寸”
- [ 02-26]“雅賄”與瓷器:送官員說值500萬 紀委查就說值5000
- [ 02-26]景德鎮(zhèn)瓷器市場因“雅賄”興旺 反腐新政致蕭條
- [ 07-09]差別性“友情提示”是對官員的雅賄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