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花錢權”的約束,促使各地政府量入為出搞建設,,才能徹底遏制借債沖動,。 眼下,各地正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記者在基層采訪中發(fā)現,,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很感興趣,以為找到了化解地方債務危機的辦法,。這種選擇性理解,,實際是實用主義的曲解。 匹配地方政府事權,、財權,,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等,固然有利于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但將償還巨額債務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上既不現實,,更對實際工作有害。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大量舉債搞建設雖有實際需要的成分,,但也有大量債務資金被用于權力沖動下的大拆大建。西部某地級市政府一邊聲稱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短缺,,一邊卻換一任市長修一茬路,,至今債務已達數百億元。南方某沿海城市累計18.5億元債務中,,“大頭”花在了興建樓堂館所等上面,。 既可以從工程項目投資中撈油水,又能提高GDP,、制造政績,,甚至“借得越多,提拔得越快”,,一些地方領導當然樂此不疲,。即便債務越重越還不起,也不需要誰承擔責任,,后來者甚至可以“新官不理舊賬”為由一推了之,。 問題明擺著,,不約束地方官員的“花錢權”,,就算給再多的錢,也難以扭轉地方政府大量舉債的被動局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統一地方事權與財權,“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fā)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同時通過“完善立法”加強對地方政府“花錢”的約束,。這里不只是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權,,還有強化地方政府對“花錢”所要承擔的責任。全面準確地理解中央精神,,就不會把財稅改革當成“還債”妙方,。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從根本上說,,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加大對“花錢權”的約束,,促使各地政府量入為出搞建設,,才能徹底遏制借債沖動,實事求是地用好財政資金,。 |
相關閱讀:
- [ 11-25]專家談財稅改革:消費稅擴圍會增加高收入人群稅負
- [ 11-18]財稅改革三路并進全面鋪開 房產稅或明年擴大試點
- [ 11-13]三中全會公報解讀:財稅改革強調“花錢責任”
- [ 11-11]“全面深化改革”值得期待
- [ 11-05]深化財稅改革為地方債“排雷”
- [ 11-05]理順事權與財權--十八大以來財稅體制改革述評
- [ 11-04]十八大以來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事權財權成硬骨頭
- [ 09-09]專家熱議財稅改革 地方事權壓身財權不足是最大癥結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