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個商品多征稅費,,不管是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多征,,其結果必然會促使該商品漲價,,怎么可能反而抑制其漲價,? 日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透露,,根據官方數(shù)據粗略估計,,2012年政府和銀行從房地產獲得收入47917億元,,占全年房地產業(yè)銷售額6.4萬億元的75%,,其中土地出讓金占房屋銷售額的40%左右。許教授表示,,有的地方政府已準備進行“一房四吃”:一吃土地出讓金,,二吃轉讓住房所得20%的個稅,三吃房產稅,,四吃遺產稅,。(11月12日《人民日報》) 盡管房地產稅費畸高早已在坊間傳得沸沸揚揚,盡管土地出讓金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二財政”早就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政府和銀行所得占房地產銷售額的75%,這個數(shù)字還是讓人驚呆了,!多么希望這個數(shù)字不是真的,,可惜,它就是我們不得不直面的殘酷現(xiàn)實:你省吃儉用甚至花掉幾代人的積蓄買了一套房,,你不幸成為“房奴”背負幾十年才能還清的房貸,,而你從腰包里掏出的錢,四分之三都進了政府和銀行的腰包,。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你卻在那里大罵房產商心黑,指責投機者無道,。 近年來,,人們在談論房價高企時,無不將矛頭指向房產商和投機(投資)者,,似乎他們就是房價高企的“罪魁禍首”,,就是導致普通百姓買不起房的“全民公敵”。誠然,房產商賺得盆滿缽滿是事實,,投機者擾亂房地產市場也是實情,,但是,地方政府和銀行所得占房地產銷售額的75%,、土地出讓金占房屋銷售額的40%等數(shù)字表明,,房價高企的主要問題并不在房產商和投機者那里,他們甚至不是房價高企的最大受益者,。顯而易見的例證是,,盡管很多城市實行了嚴格的“限購”措施,投機者已無空子可鉆,,但不少城市的房價依然在不斷上漲,。 從調控措施上看,拿房產商和投機(投資)者“開刀”并沒有錯,,問題是沒有抓住主要矛盾,,沒有切中要害,致使房價調控難見成效,,甚至越調越高。近年來出臺的房價調控措施數(shù)不勝數(shù),,各種辦法都用了,,但唯獨沒有從削減房地產稅費入手,沒有觸動房地產市場最大受益者的利益,。相反,,增加房地產稅費居然被視為抑制房價的“法寶”,于是,,二手房交易所得要交20%的個稅,,而房產稅擴圍的傳聞也一再甚囂塵上。 房屋也是一種商品,,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常識是,,政府向一個商品多征稅費,不管是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多征,,其結果必然會促使該商品漲價,,怎么可能反而抑制其漲價?二手房交易20%的個稅,,最終會轉嫁給購房者,,導致二手房價上漲;而房產稅即使只面向多套住房征收,,最終還是會轉嫁到租房者頭上,,導致房租上漲,房租上漲又使得更多人加入購房大軍,助推房價上漲,。這么簡單的道理,,卻一直被調控政策所漠視,讓人匪夷所思,。一些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抑制房價,,另一方面又想從房地產市場獲得更多收入,世上哪有這樣兩全其美的好事,? 土地出讓金已經讓購房者埋了一次單,,接下來,持有房屋要交房產稅,,轉讓房屋要交所得稅,,把房子留給后代要交遺產稅……一些地方政府的算盤打得很響,可問題是,,老百姓真的負擔不起?。 耙环克某浴苯沂玖朔績r高企的真相,,這個真相并不復雜,,它無疑為下一步的房價調控指明了方向。房價調控該從哪里入手,,不言自明,。 |
相關閱讀:
- [ 11-12]受京深滬政策波及 11月福州二套房市場成交量下挫
- [ 11-04]樓市,當從表層“調控”轉向深層“理療”
- [ 11-01]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新觀察:如何解決住房問題,?
- [ 11-01]構建兩大安居體系 將成深化房改總基調
- [ 10-29]金融內需仍有潛力可挖
- [ 10-25]房價撒腿跑,,“問責”靈不靈
- [ 10-25]“京七條”穩(wěn)房價全面升級 成樓市調控“新藥”
- [ 10-24]多地今年房價調控目標難完成 地方政府面臨問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