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理不是推高洋奶粉價格的“元兇”
www.fjnet.cn?2012-05-17 17:00? 郭 鑫?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媒體調查稱中國內地部分洋奶粉價格為原產地4倍,。媒體稱,,乳企借成本上漲和升級配方虛漲價格,,內地的部分“洋奶粉”售價為全球最高水平,。洋奶粉的高定價,,或許可以歸因到內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5月16日 廣州日報) 同樣的技術,,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市場售價相差4倍,,這顯然有違市場原理。買一袋洋奶粉,,要花比自己富裕的外國人多得多的錢,,中國的消費者成了儼然成了“冤大頭”。有專家把原因歸咎到了內地消費者頭上,,認為他們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害了自己,。 要說內地消費者一點沒有“崇洋媚外”,喜歡洋貨的心理,,這顯然并非事實,。但這種心理有能力把洋奶粉推高到如此驚人的地步,恐怕不盡然,。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但奶粉是大眾食品,,超市里各種品牌的奶粉擺的琳瑯滿目,,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外國品牌奶粉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地高價出售,,很大部分要感謝國產奶粉的不給力,。 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fā),三鹿品牌的垮臺,,揭開了奶粉黑幕的一角,,也嚴重打擊了國產奶粉的信譽和消費者的信心。在對國產奶粉失去信心的同時,,內地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只能轉向質量和信譽較好的外國品牌。這種需求和依賴隨著內地食品問題頻出,消費者對國產食品質量信心遞減而更加強烈,。國外奶粉企業(yè)顯然看到了消費者的心理“軟肋”,,知道他們是趕都趕不走的,于是外企趁機不斷提高價格,,以期賺取更高的利潤,。面對這種價格“綁架”,消費者雖然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只能當被宰的“羔羊”,畢竟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一件商品,消費者有權用腳投票,。內地消費者拔腳拋開了國內奶粉,,卻不得不跳入洋奶粉的彀中,而且越陷越深,,無力逃脫,。洋奶粉中國售價最高,“元兇”和推手并非內地消費者“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而是國產奶粉質量和信譽太糟,。看著掙得盆滿缽滿外國奶企,,看著被價格“綁架”的國內消費者,,國內的奶粉企業(yè)和監(jiān)管部門不應該多反思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7]洋奶粉“漲無度”果然怪消費者,?
- [ 05-17]誰“造就”了“全球最貴洋奶粉”
- [ 02-16]洋奶粉丑聞不是國貨的救命稻草